海阳是烟台南向开放的主阵地,担负着撑起烟台南部增长极的光荣使命,为确保全面完成好全市县域经济大会给海阳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确定了一二三四的基本工作思路。
一即确定一个奋斗目标。三年内要迈进烟台第一方阵,进入全国百强县,GDP突破550亿,公共预算突破40亿。
二是激发两大精神动力。海阳是座英雄的城市,革命战争年代的地雷战精神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亚沙会精神,这是激励我们不甘人后、争雄夺魁的不竭动力。我们将珍惜继承发扬光大。
三是抢抓三大机遇。一是抢抓国家商业航天海上发射的重大机遇,快速隆起航空航天产业高地,我们将充分利用海阳港成为全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的契机,举全市之力全力推进东方航天港建设,努力把海阳打造成为集海上发射、星箭研制、数据应用、航天文旅为一体的百亿级的商业航天产业高地。二是抢抓海阳核电综合利用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机遇,快速隆起绿色能源产业,我们将充分利用海阳核电站成为华北地区第一个发电的核电站的契机,努力的培强做大核电产业链条,全力的推进核能的综合利用,确保今年年底实现城区供暖的全覆盖。届时海阳将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的城市,我们将充分利用山东省首个海上风场落户海阳海域的契机,率先突破海上风电产业,年底前的半岛南3号4号风场将并网发电,我们的海上风电制造产业园也将在年底实现批量生产。三是抢抓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的机遇,快速隆起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我们将充分利用莱荣高铁、即墨至海阳市域铁路,这两条交通大动脉建设的机遇,快速的融入胶东城市群,实现基础设施、产业的互融互通,争取年内引进过5,000万的项目60个以上,其中过亿元的30个以上,过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10个以上。
四是优化四大发展环境。一是干事创业的作风环境,实行红黄蓝管理,强化周旬月调度,真正的使干部紧起来动起来,跑起来,让作风实起来,细起来,严起来。二是和谐有序的安全环境,坚持人民至上,安全第一,以一失万无的忧患意识,确保万无一失的工作效果。三是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以作风建设的成效,优化我们的营商环境。实现经济指标进百强,营商指标要更上扬。四是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将聚焦环保突出问题,坚决打赢攻坚战,守护好海阳的碧海蓝天,绿水青山。
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总投资230亿元,总规划面积18.6平方千米,以“一港三区”为基本构架,“一港”即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三区”包括航天产业制造园区、航天产业配套园区、航天应用文旅园区。重点建设“固液兼容、冷热兼顾”的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及空天飞行试验中心,着力发展星箭研发制造产业、航天高端配套产业、卫星数据中心及应用产业、航天文化旅游产业、航天+海工装备产业、空天运输及太空旅游产业、航天科技应用产业,构建“一个中心,七大产业”的航天+空天产业体系,用五年的时间,打造集研发、制造、发射、应用、配套、文旅为一体,低成本、高附加值、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
随着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在总体规划布局框架下,东方航天港产业园概念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完成。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火箭发射设备贮存维护保障和维修厂房于2020年7月交付使用,2021年4月启动指挥大厅建设;航天产业制造园区,中国长征火箭公司商业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已开工建设,项目一期于2021年6月交付使用;航天应用文旅园区,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海阳分院项目已正式落地,2021年底开工建设;卫星数据和应用中心项目,2021年8月开工建设。
在确保海阳核电两台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北方清洁取暖、北方沿海城市缺水等问题,海阳积极开辟核能发展新跑道,推进核能综合利用。
海阳核电坚持“居民用暖价格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不增长、热力公司利益不受损、核电企业经营做贡献、生态环保效益大提升”五大原则,推进核电抽汽供热。2019年11月,海阳核电抽汽供热项目一期工程70万㎡建成投用,实现国内核能商用供热零的突破,受到了居民用户的高度评价,被国家能源局命名为“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海阳市荣膺“山东省核能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城市”。
2020年11月25日,海阳举行了全国“零碳”供暖城市创建暨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开工仪式,覆盖新老城区450万平米核能供暖项目开启了加快推进模式,预计2021年11月,海阳将实现城区核能清洁供暖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投用后,每个供暖季预计节约原煤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烟尘691吨、氮氧化物1123吨、二氧化硫1188吨,相当于种植阔叶林1000公顷,同时机组热效率提升3.25%,减少向环境排放热量130万GJ。
2021年5月11日,由国家电投山东核电与清华大学联合建设的“水热同产同送”科技示范工程在山东海阳投运,该技术通过抽取海阳核电机组的蒸汽,驱动水热同产装置,将海水直接变成95℃的高温高品质淡水,首次实现了源侧的水、热同步产出与供给。该示范工程属于世界首创,通过对核能进行先发电、后制水、再供暖的三级高效利用,首次实现了在“零碳”供热的同时“零能耗”制水,从源侧将水、热同步产出与供给,是我国核能综合利用领域科研攻关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充分验证了该技术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的先进性、水热同产同送的工程可行性,为同步解决我国北方城市清洁取暖和淡水需求等民生问题开辟了新路径,为世界“零碳”供热同时“零能耗”制水提供了中国方案。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开展山东海阳等核能综合利用示范”。随着后续项目建设,海阳核电规划通过核电抽汽供热联合风光储,面向整个胶东半岛零碳供水供暖;大规模海水淡化、储水储热、制氢等也在加快研究;努力为社会奉献清洁的电、零碳的暖、纯净的水、绿色的氢,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远景海阳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由远景科技集团投资建设,是山东省第一个海上风电产业园,于2019年在海阳开工建设。山东省第一台海上智能风机于2021年1月份在产业园正式下线。目前山东省内开工建设的全部两个海上风电场所有风机均在远景海阳产业园生产制造。截至3月底,产业园已为山东省引进外资1200万美元,贡献税收2677万元。
产业园一期投资3.6亿元,具备年产300台5MW级以上海上智能风机能力。工厂秉承远景精益生产理念,不断提升风机生产效率,将海上大兆瓦海上风机生产时间缩短30%,实现工厂日产值3500万元,成为国内亩产效益最高的海上风机制造工厂。
借助山东沿海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远景计划在烟台继续投资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电控柜等核心风电装备生产项目,形成千亿级以绿色能源装备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同时不断延伸新能源产业链,投资储能电池、海上风电制氢及其上下游产业,培育千亿级储能、氢能、智能物联网产业集群,加速推动山东省碳中和及智慧能源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