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防 仁心守护】之十九——烟台市疾控中心细菌性疾病检验科:以“数据”为刃,以精准为盾,筑牢人民健康安全防线
2025-09-09 17:32:02 来源: 胶东在线
通讯员/刘文娟 田云龙
【编者按】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节日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作为医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守护者,公共卫生医师以德立身,以技立业。在重点传染病防控前沿、突发公卫事件处置一线,他们用精湛技能与医者仁心,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实屏障;在精密严谨的实验室里、公共卫生监测战线上,他们用数据一锤定音,以科学研判预警,搭建疾病防控的严密网络;在慢性病综合管理阵地、卫生监督执法现场,更在健康知识普及的每一处角落,他们传递健康理念,诠释着群防群控的使命担当。为充分展现疾控工作职责和公卫医师的良好精神风貌,烟台市疾控中心推出“匠心筑防,仁心守护”系列专题报道,激励全市疾控卫士坚守初心、精益求精,为推进全市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不竭力量!

在守护公众健康的疾控战线上,烟台市疾控中心细菌性疾病检验科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默默无闻隐身实验室,却始终坚持用“数据”说话;他们白衣为甲逆行而上,关键时刻总能一锤定音。近年来,科室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力推动细菌性检测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细菌性传染病与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疫情处置提供精准高效的技术支撑。团队中多人先后荣获省市“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烟台好医生”等荣誉称号,用坚守与专业诠释着疾控人的使命担当。
卫监为民 做守护百姓日常健康的“火眼金睛”
新时代下,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升,“吃得健康、喝得卫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也正是细菌性疾病检验科的重点工作方向。每周,科室都会依据既定工作计划,针对群众日常消费量大的肉蛋奶、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重点食品,开展全面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同时,定期对全市生活饮用水进行卫生检测,涵盖各自来水厂的出厂水及居民家中的末梢水,从源头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与“水管里的健康”。
为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科室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详细的操作规程,让每一步检测流程都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据统计,科室每年开展食品、饮用水等样品检测均在1500份以上,检测结果准确率、及时率始终保持100%,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卫生健康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疫情来临 做保卫群众生命安全的白衣卫士
实验室虽无硝烟,却是实打实的“战场”,而检验人员便是逆行冲锋的“战士”。当疫情突如其来时,科室人员毫不畏惧,直面各类已知与未知病原的威胁——他们身着厚重的防护服,佩戴好防护面屏、N95口罩和橡胶手套,在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与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下,往往要在实验室内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刚结束一批检测稍作休整,下一批任务便已接踵而至,他们始终坚守岗位,从未退缩。
多年来,科室将传统细菌分离鉴定技术与现代分子检测技术有机结合,构建起未知病原体快速识别体系,最快可在2小时内完成核酸筛查,24小时内完成病原菌初步鉴定。在多次猪链球菌、脑膜炎、百日咳疫情及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处置中,科室总能快速准确获取关键数据,为流行病学调查指明方向,为疫情处置赢得宝贵时间,充分发挥了实验室检测的关键支撑作用。
强技砺能 做攻克检测难题的“技术先锋”
要实现“快而准”地完成各项检测任务,关键在于持续提升检测能力,这一点细菌检验科始终了然于心。科室通过熟练掌握并应用多重PCR检测、微生物质谱、基因测序等先进分子检测技术,搭建起病原菌快速识别鉴定技术平台与精准溯源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对区域内新发、突发细菌性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快速检测与溯源分析能力。同时,科室还深入开展分子血清型、毒力基因、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分析,逐步构建区域病原菌特征信息库,为细菌性传染病防控和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经过不懈努力,科室已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充满活力的检测队伍,具备多种病原体的分离、分型、鉴定和研究分析能力。去年以来,科室在科研领域持续突破,先后获批科研立项4项,发表论文5篇(其中1篇被SCI收录),2项成果在省级协会创新成果评选中分获一等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