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点击健康 > 健康资讯

防蚊=防病,如何让白纹伊蚊无家可归?

2025-08-08 12:40:26 来源: 胶东在线

  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重要传染病的传播媒介。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烟台市病媒生物防制专家表示:防蚊就是防病,而消灭白纹伊蚊的孳生地是关键。

  一、白纹伊蚊危害:不只是“痒”那么简单

  白纹伊蚊是一种高度适应城市环境的蚊种,其主要活动特点是——

  白天吸血:与库蚊(夜间活动)不同,白纹伊蚊主要在白天叮咬人,尤其是日出后2小时、日落前2小时。

  传播多种疾病:除基孔肯雅热外,还可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等,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繁殖能力强:只需少量积水(如瓶盖、花盆托盘)即可产卵,幼虫(孑孓)5-7天即可发育成蚊。

  基孔肯雅热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关节剧痛、皮疹等,部分患者可能长期受关节疼痛困扰。目前尚无特效药或疫苗,因此防蚊灭蚊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二、白纹伊蚊的“家”在哪里?

  蚊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都离不开水。因此,白纹伊蚊的孳生地主要是各类小型积水容器。

  居家环境:花盆托盘、水缸、废弃轮胎、瓶瓶罐罐、空调排水槽等。

  社区公共区域:绿化带中的塑料薄膜、建筑工地的积水坑、废弃容器、下水道井盖积水等。

  自然水体:树洞、竹筒、石穴等天然积水处。

  关键点:白纹伊蚊不在流动水体(如河流、湖泊)中繁殖,而是偏爱静止的微小积水环境。因此,清除这些小型积水点,就能让它们“无家可归”!

  三、如何让白纹伊蚊“无家可归”?

  1. 家庭防蚊:从源头消灭孳生地

  翻盆倒罐:检查家中是否有闲置积水容器,及时清理或倒置存放。

  管理水生植物:养水培植物的家庭,应每周换水并清洗容器内壁,或改用沙土栽培。

  封闭储水容器:水缸、储水池应加盖或使用防蚊纱网,防止蚊虫产卵。

  清理屋顶和阳台:确保排水沟畅通,避免落叶堵塞形成积水。

  2. 社区联防:全民参与灭蚊行动

  保持环境清洁:社区和物业组织清理垃圾、废旧轮胎、泡沫箱等潜在蚊虫孳生地。

  加强工地管理:建筑工地应填平坑洼,覆盖防雨布,避免积水。

  绿化带管理:修剪灌木,清理落叶,避免形成小型积水区。

  3. 科学防蚊:物理+化学联合防控

  居家安装纱窗、使用蚊帐,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皮肤裸露部位涂抹驱蚊液(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

  对成蚊密度高的绿化带等植被区域,可利用绿篱喷洒技术喷洒卫生杀虫剂,对无法清理的水体投放灭蚊虫孑孓药物(如苏云金杆菌等)。

  白纹伊蚊的防控不仅是政府或专业机构的工作,更需要全民参与。通过清理孳生地、做好个人防护、加强社区治理,便可以有效降低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

  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没有蚊虫,就没有蚊媒传染病!让我们行动起来,让白纹伊蚊“无家可归”,共同守护健康家园!

责任编辑:刘文琼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