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控手足口病,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2025-04-30 10:35:51 来源: 胶东在线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学龄前儿童。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烟台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随着气温升高,学校和托幼机构等场所人员密集,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高,请做好手足口病各项防范措施。
一、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1.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2.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等,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病死率高。
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
三、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家中勤通风;孩子要喝热水,不要吃生食;经常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等餐具和用具;衣物等居家用品要勤暴晒等。
2.减少聚集性活动。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减少与密集人群的接触。
3.及时接种疫苗。及时接种针对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的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4.早发现、早治疗。多留意孩子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疱疹或皮疹,如有,应尽早就医。
责任编辑:刘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