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促进)
2025-04-30 10:35:51 来源: 胶东在线

胶东在线4月30日讯 2025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3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教师心理健康促进方法。
教师扮演着为人师表的角色,肩负着教学、育人以及行政办公室等多重任务。社会对教师的期待值较高,教师作为普通人的情感和生理需求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些都是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风险因素。
1、教师的职业倦怠
教师的职业倦怠,指在工作中出现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无故责骂和体罚学生等失控行为。长期的职业倦怠会引起教师的分离防御机制,即冷漠和忽视的态度,表现为对工作丧失热情,与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冰冷互动,出现自我挫败感和意志消沉。
2、如何预防教师的职业倦怠
(1) 和感到信任或尊敬的同事、同学和上级建立支持网络。
和支持自己的人在一起,我们心理上感觉到被支持,焦虑水平就会下降。尤其陷入工作困境时,教师出现愤怒、委屈、内疚等负面情绪的时候,与同事和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讨论遇到的问题会让工作事半功倍,他们能给予我们情感上和专业上的支持。
(2)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建立健康饮食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师除了白天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学生的工作之余,往往会在学生放学或是放假后,仍然在微信群或是电话跟学生及其家长保持联络,这种工作生活时间难以区分的情况不利于心身健康,但有时它又是教师不得不承担的工作任务。而压缩休息时间,导致睡眠不佳、不良的饮食习惯等更容易让人罹患心身疾病。因此,教师应为自己划分好工作与生活的不同区域和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且在生活上注重健康饮食,避免重油重盐高脂等不健康食物。
(3)面对繁重的工作和学习任务,掌握碎片化时间管理策略。
年轻教师需要承担大量的工作和学习任务,比如教学、开会和培训学习等。面对这些任务时,必须有科学的应对策略,比如时间管理策略、学习和考试技巧——如何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工作效率等。通过观察或请教同事、前辈的应对方法,总结和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应对策略。
内容节选自《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促进指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业健康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