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职业人群抑郁情绪的预防与干预
2025-04-28 16:50:34 来源: 胶东在线
2025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3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一起来了解职业人群常见的心理问题——抑郁。
1.主要症状
(1)情绪症状: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唉声叹气,兴趣减退,且这些情绪几乎占据着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往往在早上更为严重,傍晚的时候会好转一些。
(2)认知表现:大脑迟钝,难以集中注意力,优柔寡断,常有负罪感、挫败感,自我评价低,甚至悲观厌世。
(3)意志行为反应:生活被动,寡言少语,常独处,不愿与人交往等。
(4)躯体症状:常伴有睡眠障碍、精力不足、食欲减退、消化功能不良、体重减轻、口干、便秘、性欲减退及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感,如心慌、胸闷、憋气、恶心等。
2.职业人群抑郁情绪的易感因素
首先,工作环境中的社会心理风险因素对于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不良的工作性质、工作压力与职业紧张,工作场所人际关系和工作场所健康服务提供等因素。
研究表明,经常感到工作强度大的人群与从来没有或偶然的人群相比,抑郁风险更大;基本能胜任工作的人群与完全能胜任的人群相比,抑郁风险更大;不太受上级认可的人群与完全受上级认可的人群相比,抑郁风险更大;工作中不太有成就感的人群与有成就感的人群相比,抑郁风险更大;睡眠质量一般及较差的人群与睡眠质量较好的人群相比,抑郁风险更大;社会支持来源较多的人群与较少的人群相比,抑郁风险更小。
3.缓解职业人群抑郁情绪的方法
(1)倾诉与表达
将我们的情绪向他人倾诉表达出来是缓解情绪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也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方式。
首先,可以通过倾诉、讨论、唠叨、甚至抱怨来舒缓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能量发泄出来也就不会因过度积蓄而产生伤害。通过微信、网络平台、电话与熟悉的朋友加强联系,借助与亲朋好友互动,获得心理上的支持、鼓励、安慰。其次,可以通过写日记,将近期的事件和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记录下来;如果擅长或者喜爱绘画,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最后,在情况严重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许多精神专科医院、高校和正规心理咨询机构都开通了心理热线电话,这种方式具有避免直接接触的安全性和隐秘性,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
(2)认知调整
在不良工作环境和负性情绪下,人们很容易陷入思维的怪圈,比如对很多事情只能想到单一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往往是坏的,甚至还会无限地夸大坏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低估自己能够做的和改变的。这时可以尝试问问自己:还能想到其他结果吗?如果是另一种没那么糟的或比较好的结果,自己的感受又如何?如果最坏的结果不是100%,那么能够反驳这个结果的证据有哪些?对于那些更好的结果,能够支持的证据又有哪些?如果是某某某,他会这么想吗?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能让我们的认知更灵活、更实际。
(3)行为激活
有抑郁情绪的人往往伴随着意志力和兴趣的下降。他们常常觉得“我情绪不好,所以我什么也不想做”,认为应当等到感觉“有动力”时再进行某些活动。然而,这是个常见误解。事实上,一旦开始做事情,才更有可能感到“有动力”。相比于什么都不做,持续的积极活动更有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愉快感和成就感,从而减弱抑郁情绪,这就是行为激活的目的。
内容节选自《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促进指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业健康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