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点击健康 > 健康资讯

“爱国卫生月”话病媒生物防制之——防蜱虫

2025-04-10 10:14:00 来源: 胶东在线

  2025年4月是第37个全国爱国卫生月,今年的主题是“爱卫新篇章,健康‘心’生活”。控制病媒生物密度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内容。目前最常见的病媒生物为:蚊、蝇、鼠、蜚蠊和蜱。近几年烟台市蜱媒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率呈上升态势,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就要避免蜱虫叮咬。蜱虫,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它们的活动范围不大,常常栖息在树林、灌木丛等草木茂盛的地方,一旦有牛羊犬等动物或人经过,就会攀附到身上进行叮咬。每年3-10月是蜱虫的活跃期,尤其惊蛰后气温达10℃以上时,蜱虫开始频繁出没。蜱虫的发育离不开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堪称微型“吸血鬼”,吸血后身体会膨胀几十倍。蜱虫叮咬不仅会造成皮肤红肿、瘙痒,还可能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多种疾病,严重时可致死亡。

  预防蜱媒传染病,重在“防”。烟台市疾病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防制专家就防蜱措施做简单介绍。

  一、做好防护措施

  蜱叮咬危害大,一旦被蜱刺叮后,寄生蜱可在宿主身上长时间吸血却难以被发现,因此一定要做好防护,避免蜱虫攀附刺叮。外出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蜱虫的栖息地长时间逗留坐卧以防蜱虫叮咬。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的居民,应当注意家居环境中游离蜱和饲养家畜身上寄生蜱的清理和杀灭工作。如果确实需要进入草地、树林等蜱类栖息地时请做好个人防护:

  1.走主路,蜱虫很少在这些地方出现。

  2.穿长袖长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不要穿凉鞋。

  3.尽量穿浅色衣服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

  4.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在墙面、地面发现蜱,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要用手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将蜱虫夹死。

  5.可在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只推荐2岁以上人员使用)等,可维持数小时有效。

  6.离开草丛或树林时,要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缝隙褶皱,看是否有蜱叮入或攀附。带孩子去郊外游玩回来要仔细检查孩子身上有无蜱附着,尤其是关节窝、头皮、耳后等不易被发现的地方。

  二、叮咬后科学处理

  发现被蜱叮咬后应及时处置,切不可生拉硬拽,以免导致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

  一是尽快移除蜱虫,蜱虫在吸血时会将头部埋入皮肤,要用镊子或者专用蜱虫移除工具,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缓慢垂直向上拔除,蜱虫的头有倒钩,强行取出只会越来越紧,所以切勿旋转或者猛拉,以免蜱虫口器断裂留在皮肤内。情况允许时,最好去就近诊所或医院做专业处理。

  二是消毒处理,用酒精或碘伏清洁被叮咬部位,避免感染。

  三是健康观察。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发热、皮疹或其他异常症状。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以便于医生诊断。

  

责任编辑:刘文琼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