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督知识科普:你想了解的口腔放射安全与防护
2025-04-09 17:18:00 来源: 胶东在线
当你“哎哟!”捂住半边发胀的脸冲进口腔科时,当你去医院治疗口腔问题时,医生除了拿着一面带长柄的小镜子在你口腔中看来看去,有时是不是还会建议你拍个片子?现代口腔诊疗室里,医生不仅用探针寻找龋洞的踪迹,更借助X射线构筑起立体的“牙齿地图”。但辐射安全始终牵动人心:那束穿透组织的无形光线是否暗藏风险?本文就带你了解一下口腔放射安全与防护要点。让我们走进这场科技与安全的双重考量,解码口腔诊疗中“看不见的守护”。
口腔科影像学检查应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批验收通过的机房内进行,机房和设备应定期检查检测。机房门外应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机房门上方应有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上应设置如“射线有害、灯亮勿入”的可视警示语句,候诊区应设置放射防护注意事项告知栏,机房内不应堆放与该设备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
尽管口腔影像学检查辐射剂量相对较低,仍需严格做好防护。口腔科常见的三种放射检查类型有:口内牙片摄影、牙科全景体层摄影和口腔CBCT。根据GBZ 130-2020《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中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配置要求,口内牙片摄影受检者要求配置大领铅橡胶颈套,牙科全景体层摄影和口腔CBCT受检者要求配置大领铅橡胶颈套,选配铅橡胶帽子。
操作影像设备的医护人员须持证上岗,并且上岗时须佩戴个人剂量计,并定期监测,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 30 天,最长不应超过 90 天。放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患者应在必要时理性看待辐射,积极配合医生检查。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