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慢阻肺,芝罘在行动
2021-01-19 11:12:43 来源: 胶东在线
胶东在线1月19日讯(通讯员 赵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危害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严重者会因呼吸衰竭、肺心病而死亡。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喘憋等,可以只存在一个或同时存在多个症状,疾病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致病因素包括吸烟(最重要的发病因素)、接触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室内污染、呼吸道感染等。芝罘区居民死因顺位中,呼吸道感染稳居第四位,这其中大部分人患有慢阻肺。
为加强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建设,促使基层普遍具备开展肺功能检查评估的能力,逐步提升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筛查干预、健康管理、疾病监测等能力。根据省卫生健康委要求,芝罘区疾控选派专业人员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举办的线上培训课程,考核合格并获得“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中凤凰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幸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奇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筹备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工作,后期根据省级安排统一配备肺功能仪,主要用于40岁及以上居民肺功能检测,以便检测出肺功能受损的高危人群纳入管理并开展干预工作。
慢阻肺常识
慢阻肺的诊断: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
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预计值),是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l/FVC<70%者,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40岁及以上人群伴有慢阻肺主要症状、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接触史、生物燃料烟雾接触史、慢阻肺家族史等情况,应警惕慢阻肺,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
预防或者改善慢阻肺疾病从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开始:
1、立即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
2、烧柴草、煤炭、木炭做饭时,注意通风,改善排烟设施。
3、接触烟雾、粉尘及刺激性气体的职业应注意劳动防护,如戴口罩。
4、雾霾天外出注意戴口罩。
5、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注意通风,避免呼吸道感染。
6、合理饮食,少吃多餐,避免吃得过饱。少吃容易导致腹胀的食品。
7、消瘦者注意补充蛋类、瘦肉等优质蛋白。
8、如无禁忌(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尽量保证水分摄入,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水分不足会导致痰变黏稠不易咳出。
9、可进行散步、慢跑等活动,但以不引起明显的呼吸困难为基础。
患有慢阻肺要积极治疗:
1、遵医嘱坚持长期用药,不可随意停药。维持长期治疗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次数,降低死亡风险。
2、患者应每半年左右到医院进行肺功能等检查,了解病情进展。肺功能检查对慢阻肺的诊断、严重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均有重要意义。
3、平时可进行科学的呼吸运动,改善通气功能:
①腹式呼吸:可采用卧位、坐位、立位练习,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内收,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或更多。
②缩唇呼吸:闭口经鼻吸气,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4~6秒,使肺内气体尽量呼出。
急症处理:
急性加重:短期内出现咳嗽、咳痰或喘憋症状加重时,减少活动,尽快联系医生或到附近医院就诊,严重者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并发症:当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嘴唇发紫、腿肿、腹胀、食欲差、胸痛、头晕、头疼或昏迷等症状时,提示存在并发症,应尽快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