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乡村振兴

烟台市农科院: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责任编辑:郝艳 文章来源:YMG 发布时间:2019-06-13 17:17:40

  芝阳山下,夹河之畔,有一处四季常青、绿树成荫的景观科研院所,有一支朝气蓬勃、团结协作的科研队伍,这里是烟台市农科院。秉承传承、创新、协作、奉献的精神,市农科院连续14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今年11月,又将“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揽入怀中。

  秋末冬初,置身市农科院,身边依旧瓜果飘香,头顶依然绿树成荫。整洁舒适的环境、规范有序的管理以及文化、科技与旅游结合的线路,让人耳目一新:办公楼大堂、楼道、户内户外宣传栏等位置,处处可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宣传牌;观光旅游景区、科普教育基地、休闲娱乐大棚,处处体现着寓科于游、寓教于游、寓乐于游的内涵。

  “市农科院成立于1958年,是公益一类综合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主要肩负以应用技术研究服务于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两大任务。”市农科院主要负责人介绍,在连续14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获基础上,2015年底该院决定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并将创建工作列入去年重点工作。

  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机制是保障。翻看该院引发的《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工作实施方案》,里面明确了工作思路,规定了责任分工等,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建网络和责任到人、落实到点的责任机制。

  文明单位的核心是人的素质。在创建中,该院以道德锤炼为抓手,引领核心价值观传播新风尚,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学实做当先锋”征文活动,举办“院所精神”演讲、“青春农科梦”主题演讲,观看专题片、红色教育基地等,培养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形成文明风尚,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作为科研院所,服务“三农”是主业。该院坚持文明与主业相融合,以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科研工作。根据统计,该院科研人员年下乡里程30万公里,年举办技术讲座150多场次,培训农民5万余人,并着重利用报刊、媒体、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构建传统媒体与信息网络相融合、全覆盖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贯彻落实部署要求,市农科院牢固树立“服务三农”、“产学研融合”的理念,以获得“全国文明单位”为新起点,把全国文明单位的标准要求落实在科研工作中,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助推器”推动各项事业创新发展,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

  “以烟台果树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为例,我们将义无反顾挑起担子,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力争奉献更多更好更高效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广大农民用科技发家、靠创新致富。”该院主要负责人介绍,在苹果产业的品种结构调整中,以选育“早中晚、红黄绿、甜香脆、新奇特”特色品种为基本原则,以多样性、个性化推动烟台苹果产业升级。在果品产业的树种结构调整中,加大葡萄、小浆果研发力度,丰富水果产品多样性,实现百花齐放的差异化发展。(YMG记者 姜乾 通讯员 姜法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