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9月15日讯(通讯员 苏涵霖)为切实提升公众金融素养,守护群众“钱袋子”,近日,烟台农商银行严格按照监管部门及省联社工作部署,扎实开展了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以“走出去宣传+守好门防护”的双规模式,将金融知识普及与风险防范实践深度结合,取得良好社会成效。

金融宣传进校园,护航权益助生活
活动期间,烟台农商银行高度重视,在烟台审计中心的带领下,积极参加监管部门在山东工商学院组织的“2025年金融宣传品牌发布暨教育宣传进校园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活动现场,不仅设置了醒目的咨询台,还准备了丰富多样的宣传物料。工作人员通过发放精心制作的宣传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师生及周边群众开展互动答疑,围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结合真实案例,详细讲解诈骗分子常用的手段,如虚假中奖、网络兼职刷单、冒充客服退款等,教大家如何识别骗局,保护自身财产安全;针对远离非法金融活动,重点介绍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等的特征与危害,引导大家选择合法正规的金融渠道;在正确使用金融服务方面,从银行账户管理、合理借贷、理财投资风险提示等多个维度,为大家普及金融知识,提示大家的金融素养。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师生和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累计接待咨询超千人,发放宣传材料1500余份,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柜面及时防诈,护好老年“钱袋子”
在做好对外宣传的同时,该行将风险防范融入日常业务办理中,成功堵截一起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据悉,一位老年客户前往网点柜台,要求支取存单,金额8752.13元,称需为孙子缴纳兴趣班学费。柜员在业务办理过程中,老人手机突然响起微信语音通话,电话那头,一位年轻女子热情地说到:“大姨,要是银行那边不方便,可以帮您把钱存到另一个人卡上帮忙购买。”老人听后,开始纠结是否存他人卡中。这一反常状况引起柜员的高度警觉,并向老人询问家属联系方式。然而,老人的反应出乎意料,变得紧张起来,匆忙删除通话记录并说:“不用问,没问题。”柜员继续与老人耐心沟通,在老人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中,大部分是“购课”“买多少”“谁买了”等话术,种种迹象表明这可能是一起电信诈骗。工作人员便开始耐心地向老人普及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识别方法,经过劝说,老人放弃了取款转账的念头,避免了损失。
锦旗映初心,党旗在一线
近日,烟台农商银行按揭贷款客户孙某专程来到网点大厅,将一面书写“困境之中伸援手,扶助服务暖人心”的锦旗送至工作人员手中,感谢在其家庭遭遇困难时给予的关键帮助。此前,孙某因母亲突发重病,面临高昂医疗费用,无力按时偿还房贷。牟平区支行营业部党支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党员服务队上门沟通走访,并及时启动应急帮扶机制。通过多方协调,为孙某筹措资金。“你们不只是银行,更是有温度的家人!”孙某感动地表示。这面锦旗不仅是对烟台农商银行人性化服务的充分肯定,更是践行“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体现。
此次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不仅向公众传递了实用的金融知识,更通过实际案例展现了烟台农商银行守护群众资金安全的决心和能力。下一步,该行将持续深化金融教育工作,创新宣传形式、延伸服务触角,常态化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提示活动,切实履行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为构建安全、稳定、健康的金融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