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牟平:锻造“教育新气质” 打造优质教育名片

来源:胶东在线  2022-01-21 08:36:07
A+A- |举报纠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生之基。近年来,在牟平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全区教育延续高质量发展态势,中考、会考成绩始终位列烟台市领先地位,区体校培养输送的刘诗颖、孙一文获得东京奥运会冠军。区教育体育局先后获得国家级节约型机关、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市创城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过去五年大事要事

  圆满完成“全面改薄”工作。规划项目学校14所,总规划建设项目16个,规划建设面积6.65万平方米,规划投资13271.53万元,所有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有效解决“大班额”问题。累计投入近1亿元,涉及的文昌小学、龙湖小学、新建街小学等学校建设及信息化建设均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增文昌小学、龙湖小学2所公办学校,丰金国学学校、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烟台学校2所民办学校,启用综合实践学校(宁海中学分区)。

  圆满完成学前教育三期三年行动计划。新增6所公办幼儿园、11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新增学位5140个。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幼儿总比为86%,3-6岁儿童入园率已经达到100%。

  高中段学校整体划转。2019年1月1日我区牟平一中、育英中学、职业中专(烟台工贸学校)划拨给烟台市教育局,成为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人财物整体划转。

  全力推进校园消防、抗震整治工作。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对我区45所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消防、抗震改造。

  实现奥运冠军新突破。区体校培养输送的刘诗颖、孙一文获得东京奥运会标枪、击剑项目冠军。

  教育布局更加合理

  累计投入1.78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9所,全区学校(幼儿园)办学条件得到提升。在城区新增文昌小学、龙湖小学等2所学校,启用综合实践学校(宁海中学分区),有效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改扩建文化中心幼儿园、姜格庄中心幼儿园、埠西头小学幼儿园等3所公办幼儿园,新增11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有效解决“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的问题。为姜格庄中学、观水中学等23所学校进行煤改电工程,提升了供暖效果,减少了污染排放,确保了冬季供暖安全。

  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中高考成绩始终位列烟台市前列,12人考入清华、北大,先后承办了烟台市初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场会。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在全市率先提出音体美课和大课间“无例外”管理,以提高全体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在全市率先改革运动会竞赛模式,扩充参与量、拉长体育节时间。注重劳动教育,建立2处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着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2021年5月在全国劳动教育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先后承办了山东省、烟台市音体美工作现场会以及山东省劳动教育现场会。教育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在全市率先采取面试前置方式招聘,在全市率先设立男教师招聘岗位,建立了新教师集中培训制度、跟踪培养制度,助推新教师3年成才。教师职业幸福感不断攀升,编发《百名感动校园教师汇编》,在教师节期间举办教师节晚会,并通过各类新闻媒体浓厚社会尊师重教氛围,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组织各项文体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提高职业幸福感。严格落实农村教师待遇政策,让年轻教师下得去、留得下。

  教育惠民深入人心

  累计投入近2亿元用于校车、校服、营养早餐、校园安保、学生资助、免费作业本等民生工程。疫情防控期间,投入480多万元,为学校配备了红外测温仪、体温计、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为400多名困难学生提供平板电脑免费使用。投资1000万元,改建一所特殊学校。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对我区45所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消防、抗震改造。注重安全教育,联合电视台录制“防溺水”专题栏目,开设安全教育课程7000余节,推送安全提醒近2万条,开展辐射1万余人的安全演练、培训等课程。在全区中小学全面推开课后延时服务,解决家长接送难的实际问题。新增9处运动场地,以及完成改扩建的体校均向群众开放,丰富群众文娱场所。

  党建工作不断夯实

  重新理顺调整党组织隶属关系,将全区14个镇街公办学校党组织划归区委教育工委统一管理。新成立党总支12个,规范党支部名称14个,撤销党总支4个。建立健全“双培养”机制。

  未来展望

  教育布局趋近优质均衡。学前教育更加普惠、均衡,集团化办园成效显著,到2025年,公办率达到80%,普惠率达到90%,基本实现普惠园全覆盖。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全力推进新城小学、官庄小学、综合实践学校等学校建设工作。

  教育队伍更加科学合理。确保学前教育公办教师占比率逐年提升;义务教育在核定编制总量的基础上,统筹考虑退休人数及学生增量的情况,按照分步实施、稳妥推进的思路,2022年—2025年逐步补充教师编制,有效解决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问题。同时,积极探索招聘方式,努力解决男女教师比例失衡问题。

  教育保障更加有力。确保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不断提升教育环境,校舍安全再加码、加快信息化建设、改造教室照明;新建人机对话室、改扩建微机室以及班班通、同步课堂、创客实验室等教学设备更新工作。

初审:都凌云
复审:于莹慧
终审:杨淑华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