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时代楷模杨德将:他在大国重器上妙手斫轮,拼个出息来

来源:胶东在线  2021-06-02 10:07:19
A+A- |举报纠错
2

  胶东在线5月19日讯(记者 王向荣)“虽然最远的地方,只去过北京,但我参与打造的海工装备却替我走遍世界,我无怨无悔!”在5月19日举行的“烟台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荣膺“烟台时代楷模”称号的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管路安装班班长杨德将,铿锵有力地说出这句话。

1

  “德魂智本,妙手斫轮,技领群雄腾彩凤;将尾兵头,铁肩扛鼎,国添重器挺蓝鲸。”这幅由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烟台市楹联家协会主席贺宗仪先生专为杨德将题写的对联,是对他的生动写照。从一名管道学徒工到“大国工匠”,杨德将在平凡中铸就非凡,20年海工生涯中,关键时刻冲得上,困难面前敢担当,从而,奠定了全球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一号”2100公斤的高压世界纪录的诞生。

  在发布仪式现场,蓝鲸1号的设计师之一王耀华登上台,讲述了他眼中的杨德将。在王耀华的眼中,杨德将是一个有求必应的人,哪怕不是他专业领域的事,他也能冲上去。“什么难事经他一琢磨,就不是什么难事了。而且他有丰富的专业积累和不服输的拼劲儿、钻劲儿、韧劲儿,这些都是他敢‘冲上去’的资格,”王耀华说道“我特别佩服他还有一点,当有人打电话说‘有个问题需要你去看看’的时候,哪怕不是他专业领域的事,他也能冲上去,帮着找出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嗜之越笃、技巧越工。“管路对口胎具”,是杨德将为方便管路接口对接,亲自动手设计制作的工具。高压作业的危险系数是很高的,它对于管路接口要求的误差不能超过0.1毫米。这个小小的工具,解决了世界性难题,也奠定了“蓝鲸1号”2100公斤的高压世界纪录的诞生。杨德将把小事做到了极致,把创新创效当成了习惯。多年来,经他打造、改装、改进的工具设备,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不仅大大缩短了项目工时,更是创造了巨额的经济效益。

  一个人收获了别人没有的,背后就一定付出了别人没有付出的代价。对于杨德将来说,他从当年的技工学徒一路成长为今天的“大国工匠”,付出的是亲情:没有守护生病的父母,记不住女儿的年龄,整个家都甩给了妻子,这些付出,只为一份热爱的职业,竭其心智、穷其工力。发布会上,杨德将的父母也来到现场。两位老人朴实的支持,让杨德将在成长为“大国工匠”的道路上充满力量,因为他最爱的人们比别人更了解他,心疼他。

4

  杨德将是一个“没意思的人”,因为他的手机里干干净净,没有任何一款娱乐游戏,有点时间就耗在技术钻研上。就是这样一个“没意思”的人,不仅自身强,还带出了一个多面手的全能班组。这个班组在杨德将的严格要求下,一直保持着安全生产零事故,危险操作零失误的记录。先后获得烟台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先进班组及烟台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十佳”优秀班组。

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发布仪式上,杨德将给自己的恩师深深鞠躬,感谢师傅多年的培育,新老两代海工人深情相拥,责任和担当也在无声中传递。在杨德将班组,大家工作上互补互学,生活中互帮互进,既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又是贴心的朋友,一起拼搏到感动彼此,一起努力到用尽全力,初心在这里传承,责任在这里成长,奋进的路上,新一代海工人正乘风破浪。

  从管道学徒工到如今的大国工匠,杨德将一直奋勇向前,“蓝领同样有出息,只要敢拼、实干、脑筋活。那时候我就想,一定要拼个出息来。”埋首管路20余载,迄今为止,山东只去过济南,山东以外,只踏足过北京,当主持人问及是否有遗憾时,杨德将说:“也想去看看那么美的祖国大好河山。不过,当看到自己参与的项目去往世界各地造福人类,那种自豪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我参与打造的海工装备却替我走遍世界,我无怨无悔!”

初审:都凌云
复审:于莹慧
终审:杨淑华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