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3月14日讯(记者 贾楚航 通讯员 马双军 柴瑞洪)为了求购口罩,他倾尽手头所有资金;为了求购口罩,他寒冬野外坚守11天;为了求购口罩,他面对巨额现金不动心;为了求购口罩,他一个大男人失声痛哭……他叫林学勇,53岁,烟台开发区人,山东金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新冠疫情爆发,根据应对非典的经验,林学勇感觉到应马上做好物资保障。他立刻从老家赶回公司,通知采购人员取消假期,立即返岗,调集进货渠道筹集口罩、消杀用品等急需物资。
2月3日晚,接到烟台开发区市场监管局分管负责人的电话,问他能否设法为烟台业达医院采购医用口罩、防护服等紧缺物资。得知这一消息后,林学勇非常着急。
业达医院作为烟台冠肺炎定点救治单位之一,医护人员都冲在救治一线,防护物资缺乏后果不堪设想。考虑之前跟青岛一家生产医用物资企业关系很融洽,因此他一口答应尽力搞到。
第二天,林学勇带着司机开着大头车,迎着寒风直奔青岛。万没想到,正月里本该清静的小厂门口排满了大大小小的货车,之前和一位公司业务副总电话沟通好了,可以给老林1000只医用N95口罩。
来了一看,这位副总门前挤满了人。为了跟他见上面,林学勇在寒风中的工厂门口瑟瑟发抖地等了6个小时,结果感冒了也只拿到了100只口罩。对方非常抱歉地解释说:“物资实在太紧张了,没办法。”
那一刻,一种使命感和负罪感交织在一起,涌上林学勇的心头:“男人的话说出口,就要掷地有声,我就是头拱地也要再想办法搞到防护物资。”他暗下决心。
回到家稍做休整,从烟台业达医院和烟台开发区疫情处置指挥部拿到证明和通行证,收集公司各个门店所有的流动资金,连1千元也不放过,带着全部家当300万元,林学勇又要再次踏上前往日照三奇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的艰难求购路。
林学勇身体不好,去年得过一场大病,住院治疗了很长时间。“天这么冷,口罩那么难买,你还去干什么,全国支持武汉,周边物资肯定会断档。”爱人劝他说,“大过年的,出门在外没地方吃没地方住,你又不是个好体格。”
“我没听她的,身上沉重的担子让我如何能呆的住,我不停联系同学、朋友、老乡,凡是能想到的关系电话都打到了,每天电话打出去300多个,终于感动了我北京的一个同学。”林学勇说。
北京的同学想尽一切办法,为老林从日照争取到了有限的物资。这位同学很不理解地问:“老林,你缺钱吗?为什么要遭个这罪?”孰不知老林是为了家乡的医护人员,为了家乡百姓的健康平安。
2月7日,林学勇从烟台出发赶到日照三奇公司,他被门口戒备森严的阵势吓住了,形势如此严峻?日照三奇公司周围所有的酒店、超市、商场都不营业,他和司机晚上只能睡在货车的驾驶室里。
没有地方吃饭,只能从加油站买方便面、打热水,正月里的寒夜冻的骨头都疼。为了取暖,他们从车里放了点柴油在空旷的地面上燃烧取暖。
爱人心疼地在电话里哭:“老林,不要命了吗,快回来吧!”老林说:“不行啊,男人安身立命,说过的话,做出的承诺都要算数。”就这样,他在三奇的厂门外坚持了11天。
苍天不负,2月17日,三奇公司终于跟老林签订了总经销协议。协议盖章的那一刻,多日的艰辛化做两行热泪,老林一个大男人失声痛哭,电话打到烟台业达医院,王院长感动得哽咽了。
第二天,林学勇拉上4万只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和3000只国际医用N95口罩准备凯旋而回。刚出厂门,有个湖南客商拿着一密码箱现金以高价收购所有产品,林学勇毅然决然地拒绝了。
当晚货到烟台开发区,林学勇即刻联系烟台业达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等4家定点救治单位,将这些医用产品第一时间按需平价推送给医院。医护人员们非常感动,表扬老林像雪中送炭一样及时。
“作为烟台的本土企业,我们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疫情爆发之际,筹集物资是医药人遵循的起码的职业操守!”林学勇的回答如此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