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这句话饱含深情,让多少人心潮澎湃、热泪盈眶;这句话充满力量,激励无数人星夜兼程、砥砺前行。回望2019年,时间轴上留下一个又一个奋进的足迹。考验与挑战、成长与收获,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记录着追梦人的高光时刻。2019年,有太多绚烂时光值得铭刻;2020年,让我们以梦为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逐梦深蓝 科研兴海路上的坚守
胶东在线1月23日讯(记者 刘妙 孙宗顺)作为山东半岛重要沿海城市,烟台依海而建、因海而生,正精心谋划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不断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同时也吸引了广大科研人员逐梦深蓝,数十年如一日坚守,践行着海洋强市、海洋强省、海洋强国梦的初心。
10年坚守攻关 “章鱼保罗”苗种繁育
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永胜从事水产科研工作35年,不断在海洋新品种培育及成果转化方面开展科研攻关。自2009年起,他带领科研团队对头足类进行研发,相继攻克了真蛸、长蛸苗种繁育等重大技术难关,相关研究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刘永胜介绍,头足类主要指八蛸、乌贼、鱿鱼等海洋水生动物,是世界重要的海洋经济种类,也是目前国际水产养殖的热点。国内由于研发较晚,从苗种到养殖的许多关键技术环节尚未突破,制约了头足类产业的发展步伐。
“真蛸这个品种就是世界杯期间很火的‘章鱼保罗’,经济价值高,是水产养殖的热门,但这一品种苗种培育迟迟未能攻克,是一项世界难题。”刘永胜说,“关于真蛸繁育技术完全是在摸索中进行的,几乎没有可以参考的资料。第一次孵化出的幼体仅仅存活了8天,因为不知道它们的饮食习惯,小家伙们全都饿死了。”
10年坚守,刘永胜带领团队培育的真蛸幼体从存活8天延长到20天、30天、45天,最终顺利从浮游期进入附底期,数量也达到了数百只。刘永胜说,“这对于真蛸的成长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近年来仅有西班牙在实验室内获得了23只大规格附底期稚蛸。”
2015年,“真蛸苗种繁育与养殖关键技术”获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9年,“经济蛸类规模化扩繁与资源修复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获得中国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刘永胜带领的科研团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头足类研究科研力量。“2020年我要继续在头足类苗种繁育与增养殖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推动头足类产业发展进程,为海洋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刘永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