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

2017-03-20 10:32:18 来源:胶东在线

节气宝宝:周睿凡

大寒时间:2019年1月20日16:59:27 腊月(大)十五星期日

  大寒介绍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这个时期,铁路、邮电、石油、输电线路、水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大寒三候

  一候鸡始乳:意为大寒节气鸡提前感知到春天的阳气,开始孵小鸡。

  二候征鸟厉疾:征鸟指鹰隼之类的飞鸟,厉疾是厉猛、捷速之意。征鸟盘旋于空中猎食,以补充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是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中央,厚而实。而寒至极处,物极必反,坚冰深处春水生。

  寒习俗

  食糯

  就是大寒节气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喝粥

  即俗话说的“喝腊八粥”,腊月逢八日喝粥风俗由来已久,这种粥由米、豆、枣、莲、花生、枸杞、栗子、果仁、桂圆、葡萄干、核桃仁等放一起熬制而成。

  纵饮

  指放开宴乐,纵情喝酒。东汉蔡邕《独断》称:“腊者,岁终大祭,纵吏人宴饮也”。

  做牙

  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做牙有“头牙”和“尾牙”的讲究,头牙在农历的二月二,尾牙则在腊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

  除尘

  又称“除陈”、“打尘”,就是大扫除:“家家刷墙,扫除不祥”,把穷运扫除掉;反之,“腊月不除尘,来年招瘟神。”除尘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进行,即“祭灶”日,除尘时要忌言语,讲究“闷声发财”。

  糊窗

  就是用新纸裱糊窗户,“糊窗户,换吉祥。”为了美观,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故又称“贴窗花”,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五进行。蒸供就是准备祭祀用的供品,过去供奉用的糕点、饽饽、馒头都是用面蒸制的,故称。

  赶婚

  迷信说腊月底诸神上天“汇报一年工作情况”去了,这时的人间百无禁忌,赶在这时婚娶不用挑日子,又是农闲,所以旧时民间景象是“岁晏乡村嫁娶忙”。

  赶集

  即传统的赶年集,购买腊祭用品,置办年货。

  大寒养生

  大寒养的好,长寿少不了。大寒做好养生,可使来年不生病。

  防寒气

  大寒期间是感冒、肺炎、哮喘等疾病的高发期,发姐建议发友们在着装方面尽量穿得保暖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免被风寒入侵。

  常运动

  俗话说得好“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吃一副药”。冬季运动锻炼对养生十分有益。发友们在大寒之后可选择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打篮球等室内外运动,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室外活动不要起得太早,日出后为宜。

  保持心情舒畅

  大寒来临,心神旺盛,气血通畅,四肢百骸才能感觉温暖。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保持平稳的情绪,使体内的气血和顺,切不可扰乱体内闭藏的阳气,唯有“正气存内”,才能“邪不可干”。

  调节睡眠时间

  “大寒”时节为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应做到早睡晚起。早睡可有益阳气增长,晚起则可滋养阴气。在大寒这一天,保持一个充足的睡眠十分重要,希望发友们都能早睡一点,不要熬夜。

  学会泡脚

  “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便都会觉得冷。在睡前以热水洗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不仅能够改善脚部的皮肤组织血液循环,降低肌张力,还能提升睡眠质量,特别是对于那些喜欢爱在夜间看书写作或是追剧的发友们来说,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一泡脚。

  食谱推荐

  1、松茸人参鸡汤

  材料:人参2根,干松茸5个,笋尖3根,香菇5个,精盐少许,姜、香葱适量。

  做法:干松茸、干笋尖用温水抛开,切断;鸡洗净,斩块,冷水下锅,焯水;鸡块放入砂锅粥,加清水,放入松茸、笋尖、人参、香菇;加香葱。姜片,大火烧开转小火,2小时候调味即可。

  功效:松茸具有强精补肾,健脑益智和抗癌等作用,人参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冬季患上感冒的几率。鸡汤具有良好的补血补气、养颜安神的功效。

  2、羊肾枸杞粥

  材料:枸杞30克,粳米100~200~,羊肾l对,盐、姜、葱及调味品适量。

  做法:先将羊肾去脂膜,切片,加水煮成汤待用,再用另一锅放入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煮好的羊肾和羊肾汤,加入枸杞,放入盐等调味品,再煮几开,即可。

  功效:补肾养肾。适用于肾阴不足的阴血亏虚、腰痛、盗汗、消渴及肝肾不足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尿频、视物昏花、头晕、耳鸣耳聋者。

  3、乌鸡山药汤

  材料:乌骨鸡1只、山药、枣(干)适量,食盐、葱、姜、料酒、胡椒粉适量。

  做法:乌鸡斩块、山药去皮切块,葱切段,姜切片备用;乌鸡凉水下锅,焯水捞血沫,捞出控水;砂锅内放水,水热后放入乌鸡块、红枣、葱、姜、放入料酒,大火烧开后,盖上盖改小火炖1小时;放入山药块炖至山药软烂,再加入枸杞、盐和胡椒粉即可。

  功效:中医认为,手脚冰凉与体质虚弱有密切关系,而山药乌鸡汤具有很好的补中、益气、养血作用,特别适合手脚冰冷者。

  4、白萝卜炖羊肉

  材料:白萝卜200克,羊肉200克,葱、姜、花椒适量。

  做法:羊肉化冻后切块于凉水中去血水,浸泡两小时左右,需勤换水。处理过的羊肉于凉水中上锅煮,火开后关火,将羊肉捞出,冲掉血沫。姜、蒜切片,葱切段,与花椒、羊肉一起置锅中煮。白萝卜洗净切成块,放于锅中,盖上锅盖,大火煮到水开,换中小火一个半小时。出锅前放少量白胡椒和盐即可。

  功效:白萝卜具有清热生津、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等功效。羊肉具有补血益气,温中暖肾的作用。这两种食材搭配在一起,具有补中养胃,益肾壮阳等作用。尤其适用于病后体虚,腰疼怕冷,食欲不振等症。

  5、豆沙八宝饭

  材料:糯米、豆沙、枣泥、果脯、莲心、米仁、桂圆、白糖、猪板油。

  做法:先要把豇头掏洗干净后煮熟捣烂去豆皮,加猪油白糖,炒至水份将干时备用。把糯米淘洗干净后煮至软硬适中,趁热拌上猪油和糖。盛八宝饭的碗内要先抹上一层冷凝的猪油,使之勿粘于碗,然后排入各色花样,豆沙加在中间,再覆上糯米饭。

  功效:糯米补中益气,豇豆有“补肾豆”之称;枣泥有调和百药之功效,对人的健康长寿极有裨益;莲心有强心作用,米仁有健脾补肺的功效,桂圆则是人所共知具有补中益气作用。

  6、茴香腰子

  材料:猪腰子90克,小茴香6克。

  做法:在热锅内将小茴香略炒片刻,待脆后打成细末。将猪腰子撕去皮膜,洗净,用尖刀从侧面划一条长约3厘米的口子,再向里扩展成三角形,然后塞入茴香末,并用细绳将开口处缠紧待用。将锅置中火上,倒入卤汁,调好味,放入猪腰子,煮沸后30分钟即可起锅,除去腰臊,切片装盘即成。

  功效:本品具有补肾阳、散寒湿、止疼痛的功效。适合肾阳虚而致畏寒肢冷、腰痛腰凉、或性功能减退者服用。

  7、腊味糯米饭

  材料:糯米、腊肉、广式腊肠、冬菇、虾米、干贝、萝卜干、红萝卜、蒜苗、荷兰豆、花生米。

  做法:糯米洗净后用水浸泡一晚;糯米沥干水分,放入沸水中稍煮片刻捞出待用;所有配料都切成丁;锅烧热油,放入姜片爆香,放入腊肉、腊肠、虾米、冬菇炒香,翻炒片刻,放入糯米饭,中火不停翻炒;泡香菇的水放入老抽,打进蛋黄,放适量生粉,调匀淋入锅中;盖上锅盖,焖十几分钟;最后洒上各色蔬果丁,再焖数分钟后洒上炸香的花生米,出锅。

  功效:大寒有吃糯米饭的习俗。中医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冬季养生吃糯米饭可以暖胃。

  8、山药羊肉汤

  材料:羊肉500克,山药150克,姜、葱、胡椒、绍酒、食盐适量。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姜葱洗净备用;淮山片用清水浸透与羊肉一起置于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其他配料一同投入锅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熟烂即可食之。

  功效:能补脾胃,益肺肾。

  9、红杞田七鸡

  材料:枸杞子15克,三七10克,母鸡1只,姜20克,葱30克,绍酒30克,胡椒、味精适量。

  做法:活鸡宰杀后处理干净,枸杞子洗净,三七4克研末,6克润软切片,生姜切大片,葱切段备用。鸡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淋干水分,然后把枸杞子、三七片、姜片、葱段塞入鸡腹内,把鸡放入气锅内,注入少量清汤,下胡椒粉、绍酒;再把三七粉撒在鸡脯上,盖好锅盖,沸水旺火上笼蒸2小时左右,出锅时加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补虚益血。其性温和,老年人及久病体虚,产后血虚者均可食用。

  10、白胡椒煲猪肚汤

  材料:白胡椒、猪肚、味精、盐、白芝麻和酱油。

  做法:把猪肚反复用水冲洗净;把白胡椒打碎,放入猪肚内,并留少许水分;把猪肚头尾用线扎紧,慢火煲1个小时以上(至猪肚酥软),加盐调味即可。另外,汤煲好后的猪肚酥烂滑软,切条装盘,再撒上白芝麻和鲜酱油,是一道非常不错的冷盘。

  功效:用于治疗胃寒、心腹冷痛,可以作为冬天养生的一道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