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财经 > 基金 > 基金报告

基金发起2008最后1月大冲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8-12-01 10:59:33
A+A- |举报纠错

  [编者按]又到了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从往年的经验来看,多家基金都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里有明显的操作,并因此影响基金的排名。那么在今年这个熊市中,基金公司在最后一个月将有何动作呢?本专题通过采访基金经理、业内专家等,试图找出基金最后一个月的操作风格。

  算上今天,2008年年度,还剩下23个交易日。

  将在这23个交易日后经冲锋陷阵而尘埃落定的2008年度基金净值排行榜,仍充满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然而熊市一年,损兵折将的或许不仅仅是市场信心、基金净值,还有基金经理们的斗志。

  “保命”比名次更重要

  “保命,比名次更重要。”一位券商基金分析师表示。

  在基金产品同质化严重、业绩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因素下,平均年净值增长率依然是基金评价的最关键指标。于是,业绩排名成了一年到头基金经理奋斗的重要目标。“排名前四分之一,是基金经理的奋斗目标;而排名进前四分之一后就想追求前十、前五,但这就需要一定的运气了。”

  此前,基金则往往“一刀一枪”拼杀到最后一个交易日。深圳一位基金经理如此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他曾在最近某年度获得股票型基金年度净值前五名。当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月份,这位基金经理既不敢盲目冒进,又不敢因循守旧,直到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后,他才以大睡的形式休假五天。另一个极端的案例来自2005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为了争夺某一类型基金2005年业绩第一的排名,两家基金公司就在二级市场演出了互相砸盘的一幕。

  熊市“保命”这绝非笑谈。北京一位前基金经理就曾因大势判断错误而被免去基金经理职务。“没想到这个熊市这么惨,惨到把工作都丢了。”上述券商基金分析师认为,在波诡云谲的熊市最后一个交易月份,对基金来说,名次是不值得冒“犯大错”的风险来博取的,毕竟熊市重要法则之一即是“保命”,不犯大错误、生存下来。

  亏40%和亏50%没区别

  而对暂时“性命安全”的排名较为靠前的基金经理们来说,净值大幅亏损使得“名次已经不太重要了”。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现在思考的重点是2009年上半年的布局,“亏30%和亏50%是有区别的,但亏40%和亏50%区别就不大了。”言下之意,五十步笑百步,比谁亏得少,意义并不是很大。

  华夏大盘精选的基金经理王亚伟曾说,2008年基金经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获得绝对收益,“这是基金经理的必修课,不及格的话就毕不了业。”而对2009年,被誉为中国最赚钱基金经理的王亚伟仍然认为,基金经理最大的考验依然是获得绝对收益,“大家留级一年,明年补考”。

  “年终冲刺”的物质动机也不可忽略。基金经理的年终奖与基金净值表现直接相关,这已是妇孺皆知的事实。然而熊市一年,基金净值折损、规模缩水使得基金公司收入显著降低,基金投研人员认为年终奖基本“没什么指望”。一位基金公司债券研究员向本报记者坦承,这就降低了“拼业绩”的动力,甚至“可以不用等到发年终奖就可以联系跳槽了”。

  但也有基金人士认为,今年基金经理的年终奖或许将和2008年相差不多,“2007年基金规模是从几千亿增加到3万亿,而2008年是从3万亿缩水到2万亿,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其实变化不大,也就是说,基金公司年度总收入变化也不大。”换句话说,对基金规模变化不大的基金公司来说,或许基金经理追求名次,依然动力十足。

  年底冲刺的熊市版本:出货减仓?

  而在这些纷纷扰扰之外,或许真正令基金经理们全无斗志、信心缺失的还是A股市场本身。

  “我最近正在减仓。”在4万亿元投资、108个基点降息等重拳刺激之下,基金经理们依然对后市看空。北京一位基金经理表示,此前由于分红被动抬高的仓位已借此轮反弹“出货、减仓”。

  存货,这是令基金经理最担忧的利空。“明年第一季度,高存货会令上市公司的数据十分难看。”上述基金经理表示,“2008年就要过去了,现在就应该为2009年布局。”而对于并不看好的2009年第一季度,基金目前的选择只能是获利出逃、降低仓位,这俨然已成了“年底冲刺”的熊市版本。 (第一财经日报吴慧)

  基金排名争夺战提前预演 业绩分化空前

  11月股票基金业绩出现空前分化基金排名争夺战提前预演

  和10月末相比,11月底股票基金抗跌榜排名出现较大变化。合丰成长以37.51%的跌幅超越华夏精选排在抗跌榜第一名,比10月末的第三名提升了两名。华夏精选失去第一名位置,以38.06%的跌幅排在第二名,而凭借着11月份的优异表现,金鹰中小盘以38.43%的跌幅跃居第三名,排名大幅上升12位。

  受国务院出台系列促增长政策刺激,11月A股市场迎来久违的上涨,今年以来缩水严重的偏股基金净值出现今年最大单月涨幅,累计净值跌幅也得以收窄。而随着年关的临近,基金排名争夺战日益白热化。

  11月涨幅今年最大

  11月份市场对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给予积极响应,上证指数结束月线三连阴大涨8.24%,为自去年8月份以来16个月最大单月涨幅。深证成指涨幅则高达14.03%,明显强于沪市。作为基金业绩基准的沪深300指数涨幅达到9.99%。

  股指大幅反弹使偏股基金净值出现久违的上涨。据天相投资的统计,11月份151只股票型基金单位净值涨幅平均达到8.12%,为今年以来最大单月涨幅,远远超过4月份的2.88%。

  混合型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同样表现不俗,统计显示,86只混合型基金11月单位净值平均上涨6.97%,31只封闭式基金单位净值平均上涨7.60%,均为今年最大月涨幅。

  业绩分化空前

  由于基金仓位和持股结构原因,11月股票基金业绩出现空前分化。单位净值涨幅超过10%的基金达到36只,同时,有多达26只基金涨幅不足6%。中小盘风格基金表现明显好于大盘基金,金鹰中小盘、华夏中小板ETF、深100ETF等中小盘基金分别以19.84%、17.1%和15.57%的涨幅位居涨幅榜前三名,高仓位的上投优势、广发小盘、中邮优选、上投成长、华宝成长和荷银首选等也位居涨幅榜前十名之列。

  另一方面,低仓位蓝筹风格基金表现欠佳,东吴动力、交银精选和大摩基础单位净值仅上涨2.16%、2.44%和3.49%,远远落后大盘表现。融通成长、景顺鼎益、交银蓝筹等涨幅刚刚超过4%。

  11月两市各行业表现分化较大,这成为基金业绩分化的重要原因。其中,基金传统重仓蓝筹板块明显滞涨,基金第一大重仓行业金融保险指数仅上涨3.58%,涨幅最小。相反,政策受益板块涨幅巨大,非金属类行业单月大涨35.9%,建筑业、电器器材、机械类和运输设备等行业指数涨幅均超过20%,被基金抛弃的房地产板块也有不俗表现。

  全年跌幅小幅收窄

  由于11月净值大幅上涨,偏股型基金今年以来的亏损幅度有所收窄。据天相投资的统计,截至11月末,151只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单位净值平均下跌53.92%,比10月末的57.31%减少3.39个百分点。同样,86只混合型基金今年以来单位净值平均下跌49.72%,比10月底的52.90%减少3.18个百分点。30只封闭式基金前11月净值累计跌幅为48.93%,比10月底的52.50%收窄3.57个百分点。

  不过,由于前十个月累计跌幅过大,11月份的上涨对于备受大幅套牢之苦的基民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一位基金经理表示,由于限售解禁股迎来高潮、经济数据继续恶化和明年一季度业绩预期糟糕,12月份股市继续震荡的概率较大,因此,偏股基金全年巨亏一半已基本成定局。

  基金排名变动剧烈

  临近年关,基金排名备受投资者关注。由于年度排名事关基金公司声誉和基金经理职业前途,基金排名争夺战逐渐进入白热化状态。

  四季度以来政策利好不断,11月市场告别单边下跌市,期间大幅反弹和调整交织进行,板块表现分化极大,股市机会明显增多,一些基金抓住反弹和结构机会成功使自己的排名提升。

  和10月末相比,11月底股票基金抗跌榜排名出现较大变化。合丰成长以37.51%的跌幅超越华夏精选排在抗跌榜第一名,比10月末的第三名提升了两名。华夏精选失去第一名位置,以38.06%的跌幅排在第二名,而凭借着11月份的优异表现,金鹰中小盘以38.43%的跌幅跃居第三名,排名大幅上升12位。华宝增长从10月底的第二名跌至11月底的第四名。华夏复兴(行情,净值,基金吧)排名第五,比10月底上升一位。而由于11月份涨幅落后,东吴动力的排名跌出前十至第11名,比10月底的排名下降6位。

  基金研究人士表示,由于排名靠前的基金净值跌幅极为接近,基金经理12月份的操作和表现将对全年排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任何大的失误都可能使基金经理今年以来的努力付诸东流,也许不到最后一个交易日很难决定最终的位次。(朱景锋证券时报)

  年度排名临近 基金公司拼规模

  一年一度“算总账”的时候又到了!基金经理们为净值排名绞尽脑汁,基金公司老总们则操心为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可以说,基金净值排名是为基金经理个人脸上贴金,而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则是为基金公司老总脸上贴金。

  在今年单边下跌的行情中,很多被深度套牢的基金持有人索性对持有的基金不看不管。然而,基金公司掌管的基金份额缩水其实并不严重,华夏、博时、南方、嘉实等一线基金公司之间资产管理规模的比拼,主要在业绩的比拼上,谁的业绩好,谁的资产管理规模就大。但临近年底,基金业绩之间的比拼大体上已成定局,基金公司之间资产管理规模的比拼,就主要体现在年末这段时间“拉资金”的力度上。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市场部副总监告诉记者,一线的基金公司除华夏基金公司明显胜出外,其他基金公司之间资产管理规模的差距十分接近,基本上在1000亿元上下波动,谁能在年底之前多拉资金,谁就能在年底的资产管理规模排名上胜出。“争夺资产管理规模的排名,很大程度上是基金公司老总的‘面子工程’。”上述人士表示。

  和一线基金公司的情况相类似,众多中小型基金公司目前资产管理规模也很接近。比如,不少中型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在400亿元至500亿元之间波动,在今年最后的一个月的比拼中,除了基金业绩之间的比拼外,基金公司要想在资产管理规模排名上超过同类型基金公司,就需要在渠道上下足功夫,争取尽可能多的“友情赞助”资金。

  记者了解到,临近年末,不少基金公司老总都对分管市场的副总下了“死命令”,比如上海有家基金公司目前的资产管理规模在500亿元左右,靠单纯提升旗下基金业绩来提升资产管理规模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该基金公司老总给营销部门年末定下的目标是:年底争取到60亿元的申购资金。

  一位基金公司的市场总监告诉记者,2008年不仅是基金经理变动频繁的一年,基金公司的高管变动也空前频繁,超过15家基金公司更换总经理或董事长。同类型基金公司之间资产管理规模不相上下,基金公司新任老总为了体现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效应,同时为了让股东满意,更有扩张资产管理规模的动力,沟通渠道,多卖基金,或者争取更多的“友情赞助”资金,成为这些基金公司惯用的手法。(付建利 证券时报)

  多家基金年底“最后一搏”

  尽管日益成熟的投资者和基金公司对于每年年末的基金业绩已淡然处之,但在基金公司内部,还是对年终行情给予一定的关注。《第一财经日报》通过对前三年的基金年底排名的梳理发现,多家基金公司都会在每年的年底进行“最后一搏”拼排名。

  年末排名竞争激烈

  根据Wind统计,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三年中,年末基金“排位赛”的竞争堪称激烈。如2004年的基金“10强”中只有全年业绩增长在11%以上的基金才能进入榜单,但到了大牛市的2006年和2007年,进入“10强”的基金业绩分别要在155%以上和164%以上。令人关注的是,随着行情的变化,连续进入“10强”的难度加大。如在2004年“10强”的基金中只有富国天益进入了2005年的“10强”名单;2006年的基金“10强”没有一只进入了2007年基金“10强”。出现上述情况,一方面与市场热点、行情风格和众多基金在2006年和2007年发行有关。此外,基金公司内部投资团队核心人物以及“明星基金经理”流动,也是造成基金业绩波动的重要原因。一般情况下,在牛市背景下,仓位较轻的次新基金往往赶不上老基金的步伐。如在2005年中,广发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和配置类、平衡类基金产品较为出彩;在2006年中,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大放异彩;在2007年“10强”中,指数型和红利型产品成为主角。

  Wind统计还显示,基金在12月份的表现足以对基金整个年度的排名产生重要影响。以2006年为例,在进入12月份之前,“10强”之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华夏大盘精选(行情,净值,基金吧),但在最后一个月行情过后,该基金的名次从11月末的第3位下降至该年年末的第11位。此外,广发基金公司旗下的2只明星基金即广发聚富(行情,净值,基金吧)和广发小盘也在该年度的12月行情中发挥“失常”,从11月末的“10强”内分别跌至年末的第28位和第33位。

  与上述情况相仿,2007年的最后一个月表现对基金在年末的最终排名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根据Wind统计,摩根士丹利华鑫资源和华夏平稳在最后一个月里被挤出“10强”。而“广发系”旗下的基金再度“功亏一篑”,已经在11月末挤入“10强”的广发聚丰(行情,净值,基金吧)再度在最后一个月从“10强”榜单上“落马”。与之对应的是,东方精选(行情,净值,基金吧)、华安宏利(行情,净值,基金吧)和富兰克林国海弹性则“后来居上”,成功地在最后一个月里挤进“10强”。(谢潞锦第一财经日报)Wind统计还显示,基金在12月份的表现足以对基金整个年度的排名产生重要影响。以2006年为例,在进入12月份之前,“10强”之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华夏大盘精选(行情,净值,基金吧),但在最后一个月行情过后,该基金的名次从11月末的第3位下降至该年年末的第11位。此外,广发基金公司旗下的2只明星基金即广发聚富(行情,净值,基金吧)和广发小盘也在该年度的12月行情中发挥“失常”,从11月末的“10强”内分别跌至年末的第28位和第33位。

  与上述情况相仿,2007年的最后一个月表现对基金在年末的最终排名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根据Wind统计,摩根士丹利华鑫资源和华夏平稳在最后一个月里被挤出“10强”。而“广发系”旗下的基金再度“功亏一篑”,已经在11月末挤入“10强”的广发聚丰(行情,净值,基金吧)再度在最后一个月从“10强”榜单上“落马”。与之对应的是,东方精选(行情,净值,基金吧)、华安宏利(行情,净值,基金吧)和富兰克林国海弹性则“后来居上”,成功地在最后一个月里挤进“10强”。(谢潞锦第一财经日报)

  九成以上基民不满今年基金收益

  编者按:2008年A股市场迎来了“波澜壮阔”的熊市,上证指数从年初的5000多点一路倾泻到如今的2000点以下。作为深度“冻”伤的基民,对今年的投资会作出何种总结,从中又学到了什么;对基金及基金公司有哪些新的认识;明年又会拟定怎样的投基计划?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特推出“互动·年终特别策划”系列,探寻基民的心声。本期推出的是系列之一:临近年终,您对今年基金投资的收益是否满意?

  今年以来,受累于A股市场的持续下跌,基金净值也随之大幅缩水。据银河证券研究所统计,截至上周,股票型基金净值今年已经下跌了51.98%,除债基和货基有着不同程度的上涨外,其他类型的基金均跌幅惨烈。

  那么,基民对于今年基金的收益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中国证券网最新调查显示,逾九成基民表示非常失望。

  上周,中国证券网进行了“临近年终,您对今年基金投资的收益是否满意”的调查,获得了基民的广泛关注,共有7065名基民参与了投票。结果显示,有6540名基金投资者表示对今年基金的投资业绩非常不满意,占全部投票者的92.57%。也有100位基民表示基本满意,毕竟多数基金跑赢了基准,但只占投票者总数的1.42%。另有98名投票者表示会继续观望基金的业绩,毕竟投资基金要看长期,这部分基民只占全部投票者的1.39%。

  对于今年基金的投资业绩,德邦证券公司基金理财部经理罗芳认为,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今年净值大跌的直接原因是今年A股市场的大跌。受限于基金契约中最低股票投资比例限制,基金必然会在大幅下跌的市场环境中,产生较大的净值损失。但是也存在个别基金经理对行情的误判,持股比例过重或是持股品种不当,追涨杀跌进一步加重了投资者的损失。

  罗芳同时提醒投资者,有潮起,就有潮落。潮起时请多想想未来的潮落;潮落时请多想想未来的潮起。投资实际上是考验人的心态。既成事实无法改变,而基民们经过这轮牛熊轮换,应该学会如何了更好地把握投资心态,理性投资。

  东吴基金首席投资理财规划师钱巍则表示,今年基金的净值下跌幅度比较大,这跟整个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密不可分,但客观而言,基金行业整体50%的净值跌幅要小于大盘70%以上和个人更大的跌幅损失,钱巍认为基金的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长远看投资基金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徐婧婧上海证券报)

初审:都凌云
复审:于莹慧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关注烟台财知道
最新开奖公告
  • 24小时
  • 本周

烟台财经网

联系电话:0535-6785673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