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1月17日讯(通讯员 曲露露 实习编辑 单煜媛)近日,由烟台家长学校栏目主办的公益讲座在宁海中学会议室正式举行。本次讲座特别邀请CCTV-7《对话星》栏目特邀嘉宾、郑面管教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郑喜峰,为宁海中学的数百名家长带来了一场题为《同心同行,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生态》的精彩分享。

从“旁观者”到“合伙人”:重新定义家校关系
讲座伊始,郑喜峰院长便直指当前家校关系中普遍存在的误区:“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上了学,教育的责任就主要在学校了。家庭负责生活,学校负责学习,这是一种无形的‘割裂’。”郑院长认为,这种观念导致了家庭与学校之间无形的壁垒,使得教育力量无法形成合力。
他强调,现代教育呼唤家校关系从传统的“配合者”甚至“旁观者”,转变为平等的“育人合伙人”。“学校和家庭,不是简单的甲乙双方,而是站在同一战壕里的战友。我们目标一致: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与幸福。”郑院长用生动的比喻,阐述了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生态”的核心——共情、共商、共建、共享。这一观点迅速引发了在场家长的深度共鸣与思考。
破解教育焦虑:关注“人”的成长而非“分”的得失
面对当下普遍存在的家长教育焦虑,郑院长没有空谈理论,而是从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案例入手,剖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是否过于关注试卷上的分数,而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波澜?是否在催促他们奔跑时,忘了问他们是否疲惫,梦想的方向在哪里?”
他提出,构建新生态的关键一步,是家长要进行自我心态的“转型升级”。“孩子的成长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我们要做的,不是不停地挥舞鞭子,而是成为那个适时递上水、擦擦汗,并为他清晰指路的人。”郑院长建议家长,将关注的焦点从“你今天考了多少分”延伸到“你今天在学校有什么新发现?”“和同学相处得愉快吗?”,通过有效的亲子沟通,真正触及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情感上最可靠的依托。
赋能家庭教育:从“说教”到“垂范”的科学方法
在谈及具体的家庭教育方法时,郑院长分享了诸多实用策略。他特别强调了“情感连接”的先导作用。“没有良好亲子关系作为基础,一切教育都是空中楼阁。每天15分钟的高质量陪伴,远胜于一天到晚的唠叨与说教。”
同时,他着重指出了家长以身作则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我们自己要努力成为那样的人。你希望他热爱阅读,请你先拿起书本;你希望他情绪稳定,请你先学会管理自己的焦虑。家庭是土壤,孩子是幼苗,土壤的品质决定了幼苗的长势。”郑院长认为,家校协同中,家庭这一侧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营造一个充满爱、尊重与积极能量的家庭生态环境。
宁海实践:让协同育人从理念走向常态
据悉,宁海中学近年来在家校协同方面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学校表示,本次讲座正是学校深化家校共育工作的重要一环。除了此类公益讲座,学校还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校园开放日、开展教师家访活动等多种形式,打通家校联系的“最后一公里”,让协同育人的理念落地生根,成为常态。
讲座结束后,家长们意犹未尽,纷纷就自己遇到的具体教育困惑向郑院长提问。从手机管理到青春期沟通,从学习动力激发到兴趣培养,郑院长均给予了耐心而专业的解答。
“以前总觉得教育孩子很无力,要么管得太严,要么放得太松。今天听了郑院长的课,豁然开朗。原来我和学校、和老师是‘合伙人’,我知道以后该怎么‘经营’好我的孩子了。”一位七年级学生家长在分享感受时如是说。
烟台家长学校栏目公益讲座在宁海中学成功举办,为参与家长传递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与实用方法,注入了优质教育智慧。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发力,共同构建滋养生命、成就未来的教育新生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优质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绽放独特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