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 > 教育要闻

【光明日报《教育家》】对话烟台二中党委书记、校长王晓波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光明日报  2025-09-22 16:45:00
A+A- |举报纠错

  当基础教育站在历史转折的关键节点,百年老校如何焕发新生?在黄海之滨的教育沃土上,有一所创建于1866年的百年老校——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以下简称烟台二中)。作为烟台开埠后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烟台二中秉承“诚勤爱”百年校训,传承发展跨越三个世纪,并以高昂的奋进姿态深化教育改革,激发办学活力,获批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第二批省级特色高中,在守正创新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从19世纪的教会学堂到21世纪的现代学府,不变的是“诚勤爱”的精神底色,革新的是与时俱进的育人实践;不变的是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革新的是开放多元的课程体系。“三新”背景下,这所百年老校如何实现历史底蕴与现代化教育的深度融合?如何在新时代教育变革中构建起面向未来的生态化育人体系?

  《教育家》对话烟台二中党委书记、校长王晓波,探寻其在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教师发展、协同育人等关键领域的创新实践。

  王晓波:我们理解的生态化课程,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多元课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长点,各有其位,共生共荣。课程不是独立存在的,要考量国家要求、文化基因和学生本位,并立足学校文化、学生特质进行课程建构。

  课程建设深度融入当地特色元素。

  我们将“诚勤爱”校训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以胶东革命历史为脉络的“胶东红色文化长廊”、以党建品牌为核心的“红润益文党建长廊”、以烟台开埠史为背景的“烟台开埠文化长廊”,将抽象价值观转化为可触摸的育人载体,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将地域资源转化为课程建设的“活教材”。依托烟台海洋资源,我们以“海润少年、少年兴海”为育人愿景,通过真实科研场景介入、科学家深度伴学、在地问题破解三大核心策略,将海洋教育从“课外兴趣活动”升级为“准科研训练体系”。

  课程结构全面践行“一主三显”理念。

  积极开展“德融数理·知行合一”“一主三显”课程育人实践:“一主”是“德融数理”,泛指国家课程全科育人;“三显”是指“显德”课程(传统文化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道德序列教育等德育课程)、“显习”课程(人生规划教育、艺体素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等素养课程)、“显能”课程(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社团活动等特长课程)。

  课程实施精心打造成长模型体系。

  创建“社团-基地-项目”,打造九大类100余个社团,开辟校内外近百个实践基地,构建融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活动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在真实场景中提升管理能力与责任担当。比如,学校每年开展“远足昆嵛”野外拉练综合实践活动,将多元学科教学与昆嵛山的自然人文资源深度融合:于军事遗址开展历史现场教学,结合地形剖析战役成败的地理关联,以中国赤松为切入点开设生物实践课,以昆嵛山红色故事为教材培育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诵读历代文人描绘昆嵛山的诗句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实现知识探究与人文滋养的有机统一。

  课程落地切实回归学校课堂实践。

  课堂是课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将部分学科的40分钟课堂拆分为“5+20+10+5”:5分钟课前演讲,主题由教师提前布置,可以是当堂课相关新闻或案例,也可以是知识拓展或补充;20分钟核心讲授,要求教师必须提炼核心、精讲重点,使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抓住学生注意力;10分钟项目探究,关键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5分钟分层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从文化浸润到实践赋能,从课程架构到课堂革新,构建立体化的课程生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生长。

  王晓波:作为市直唯一完全中学,我校将人才培养比作“育苗工程”,进行系统规划,初高中衔接,多学科并行,构建烟台二中的“七年一贯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立体路径。

  纵向贯通学段衔接与双轨并进

  同步推进学科奥赛与强基计划双轨路径:奥赛培养实施分层教学(基础层兴趣激活、提高层专题突破、冲刺层实战演练),如学生通过信息学算法课程优化解题思路,在跨学科学习中提升逻辑能力。强基计划方面,将选拔时间从高一年级前移至初一年级,科目设置从单一数学竞赛拓展至信息学、数学、物理三大强基核心学科,既满足学生多元兴趣,又为高校强基计划输送适配生源。近五年共有300余人次获得五大学科奥赛省级以上奖项,且多数学生通过强基计划进入顶尖高校。

  横向融合资源整合与实战赋能

  构建“校内筑基—校外拓展—自主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三维培养模式。校内组建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等强基学科的“跨年级学科导师组”“跨学科协作备课组”,开发体系化进阶课程,每周开设强基学科“专题突破讲座”。校外引入顶尖资源,与高校共建实验室,邀请院士开设讲座;建立“专家校友导师制”,定制成长计划。激发学生主体性,支持组建“学术工坊”,通过自主命题、轮流主讲提升逻辑与表达能力。

  评价驱动,多维激励引领成长。

  构建“创新素养导向评价体系”,突破唯分数桎梏。建立科学“动态调整机制”:每学期末评估学生兴趣与学业平衡,对竞赛过度投入者引导调整,对展现新潜力者支持跨层流动,确保培养路径与个体发展精准适配。

  王晓波:烟台二中秉持“教师发展第一”理念,为教师成长搭建梯度发展平台,推动教师从“新手”向“专家”进阶。

  分层培养,搭建进阶式成长阶梯。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特点,学校建立了“新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家型名师”四级培养机制。新手阶段(规范化培养):新教师入职需完成“三个一”工程(一次岗前培训、一次师徒结对、一次过关课考核),针对入职3年内的教师实施“双导师制+双轨并行达标”培养模式。教学导师通过“课堂切片分析”指导教学规范,德育导师开设“情境应对工作坊”强化班级管理能力。优质课比赛“双轨并行”,既考核新教师的教学规范性,又挖掘其创新潜力。胜任阶段(专业化提升):3年之后的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和教学比赛,提升专业化水平。启动“教学力提升工程”,开展“临床式观课”,构建包含课堂录像回溯、学生学情追踪、同行互评的三维课堂分析体系。借助“实验教学优质课比赛”“电化教学优质课比赛”等赛事平台,培养校级、市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引领阶段(学术性突破):推行“名师四个一”工程(带徒、课题、示范课、学术报告),引领构建学科教学模式,承担学科基地建设、奥赛辅导等任务。目前已形成4个市级学科建设示范基地、1个省级教研基地、省级学科基地,带动学校成为市级科学教育领航学校、省级特色高中。专家阶段(智慧化引领):依托省级、市级学科基地和名师工作室,组建跨校区教研团队,孵化省级、市级课题与教学成果,带动名师向专家学习。“王梯延烟台市化学名师工作室”带领团队完成课题研究,开发奥赛课程体系,推动学科深度发展。我校还承办了“全国大单元教学设计成长现场工作坊”“山东省主题语境下高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研讨会”“山东省英语启成论坛”等活动,展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改革成果,辐射带动区域教学水平提升。

  创新教研,激活专业成长动能。

  我校以“四新”(新课标、新教材、新策略、新课堂)改革为抓手,构建教研生态闭环。一是课题驱动研究力:近三年立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19项、市级课题29项。例如,数学组通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元教学设计研究”课题,形成“几何转化教学法”等创新模式。二是赛训结合促转化:每年开展“全员教学大比武”“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等赛事,实现跨学科融合,一年内,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如教师马宏凯报送的《Welcome to Dunhuang》在2024年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评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马晶晶撰写的《人工智能绘画软件在高中语文课堂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在2024年山东省教育技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体现熟练阶段教师的创新突破。三是跨界融合拓视野:每年组织500余人次赴全国各地名校考察,主办或承办国家级、省级大型培训会议6场,推动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型。历史学科组开发的“红润益文”校本课程,融合校史与胶东红色文化,成为德育与学科融合的典范。

  评价导向,构建发展性激励机制。

  学校建立“德能绩勤”四维评价模型,贯穿教师职业发展全程。一是师德先行:严格执行“十二个严禁”,将师德考核与职称评审、岗位晋级直接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强化职业伦理意识。二是绩效导向:修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将奥赛辅导、课题成果、教学比赛、突出贡献等纳入量化考核,例如信息学奥赛团队连续8年获“金牌学校”称号,教练享受专项绩效激励。三是发展性评估:实施“教师成长档案”动态管理,记录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进阶轨迹,如2023年起学校6人入选“烟台市教坛新秀人选”,4人入选“烟台市学科带头人人选”,体现对教师阶段性成长的认可。

  通过系统性培养机制,烟台二中教师队伍实现专业能力跃升:2021年以来,晋升正高级教师6名,70余名985和211高校硕士、博士构成创新中坚,青年教师在全国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这种“学者型教师”培养模式,为学校连年获评“烟台市普通高中优生培养工作表现突出学校”“烟台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表现突出学校”提供了核心支撑,更成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鲜活样本。

  

  一是组织赋能,健全家校协同共育新机制。

  构建覆盖班级、年级、校区、学校的四级家委会网络,明确权责,畅通渠道。系统开设“家长成长学院”课程,聘请知名教育专家、优秀家长代表及校内名师,开展分层、分类指导培训。持续开展常态化、全覆盖的“暖心家访”活动,形成育人共识。创新开展“家长智汇课堂”活动,广泛邀请各领域有专长的优秀家长走进校园,开设特色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丰富校本课程体系。

  二是资源共享,构建校际协同发展共同体。

  积极与省内外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高中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组建或加入高质量办学联盟。通过联盟平台,扎实开展“课堂共构”“课程共建”“教研共研”“试题共命”等活动,促进教师团队专业成长和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三是生态融通,打造无边界社会化学习场域。

  实施“社区教育合伙人”计划,积极链接、整合、引入优质社会资源。与烟台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深度联动,组织学生进入环境综合试验站、重点实验室,参与科普研学,培养科学素养与探究能力。与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等单位合作,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深化对医学及相关职业的立体认知。与万华化学等领军企业深度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业环境中观察技术应用,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初审:杨琳
复审:石一鸣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胶东在线小记者团报名
  • 男  
  • 咨询电话:6785672
招生资讯更多
培训帮更多
新闻排行
  1. 秋风送爽迎开学!烟台中小学生“元气满满”开启新学期
  2. 观阅兵盛典·立少年壮志 北大附校组织全校师生集中观看“九三”阅兵仪式
  3. 烟台芝罘中学举行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
  4. 以榜样为灯塔 聚合力谱华章:烟台二中召开总结表彰暨动员大会
  5. 以教育家精神绘就教育强国新图景:烟台五中举行教师节表彰大会
  6. 烟台二中莱山校区举行开学典礼 师生共聚见证成长新起点
  7. 烟台十三中师生共同观看阅兵仪式
  8. 新起点 新征程:莱山一中举行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
  9. 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行2025秋季开学典礼
  10. 师生共迎秋季新学期 烟台二中芝罘校区开学啦!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