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4月14日讯(通讯员 毕华静 实习编辑 王梦婷)4月10日至11日,孙忠华烟台教育名家工作室在牟平育英艺术中学开展为期一天半的深度研修活动。本次活动集学术讲座、课例展示、多维研讨于一体,特邀高校学者、教研专家与一线教师共话语文教育革新之道。牟平育英艺术中学全体教师、孙忠华教育名家工作室全体成员、网络成员以及其他学校报名教师近200人参加了活动。
党委书记、校长曲有强参加会议并致辞,向各位专家和参训老师表示欢迎和谢意。纪委书记谭富政主持开场并深度协调沟通了各项活动,学校从各个方面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工作室主持人孙忠华老师主持了工作室活动。

活动首日,鲁东大学人文学院冯海霞教授直击教师科研意识薄弱的现实困境。冯教授特别强调,教师应立足学生真实需求,将教学设计转化为研究课题,在实践中实现专业成长的蝶变。工作室主持人孙忠华老师从教师的理论素养、研训一体、以研促教、成果转化等角度进行了总结。
次日上午,山东师范大学潘庆玉教授通过经典课例,生动诠释《新课程视野下教师专业成长的进阶与超越》。针对新高考命题趋势,潘教授提出"五重转向":从知识灌输转向深度整合,从单科思维转向跨界融通,以高阶问题链驱动思维进阶,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辨的学堂。工作室主持人孙忠华老师从教师的课程意识、跨学科素养、教学评一致性、以写作促成长等角度进行了总结。

当日下午迎来双重智慧交锋。牟平育英艺术中学王召杰老师执教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拟文题—探志向—解缘由—越千年"四重任务构建文化传承脉络,现场还原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其创新教学设计引发工作室成员热议,评课环节中,工作室全体成员进行了深度评课。

随后,烟台市教研员杨振贤老师立足《课堂教学中的研究精神》,以《再别康桥》文本细读为例,强调课堂教学要深入浅出,课堂教学的研究精神体现在对文本的解读。他特别提醒教育者辩证看待技术赋能,在AI浪潮中坚守思维训练核心,让语文课绽放"文化之美与思维之光"。

本次活动通过理论引领与实践示范的双向奔赴,为牟平育英艺术中学教师搭建起专业成长的立交桥,助力教师在新课改浪潮中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