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1月1日讯(通讯员 尹鸿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切实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师对学生心理危机筛查及干预工作的认识,提升教师应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近日,烟台十三中开展了以“做有能量的班主任”为主题的座谈会。本次座谈会由该校心理室郝晓琳老师主讲,全体班主任共同参与。

本次培训分为四个话题:照顾好自己、提升认知、寻找对策、保护自己。

首先,郝晓琳老师指出,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参与者,班主任要通过班会课和班级日常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需要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与心理健康老师沟通,和家长沟通,在家长会或日常与家长的联系中有意识地指导家长关注子女的心理成长。

其次,郝晓琳老师特别强调了学校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的实施。第一是预防阶段,以发展性教育内容模式,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第二是预警阶段,通过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和心理危机评估,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心理危机;第三是干预阶段,以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等手段,有效应对和排除学生的心理危机。

最后,郝晓琳老师介绍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流程”和“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筛查工作流程”,并且特别从言语、行为、情绪等方面介绍了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与危机的预警信号,提醒班主任们注意重要创伤性事件、针对重点关注对象,并结合家长和科任教师的反馈等途径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注意识别学生心理危机信号,这也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际操作过程,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此次培训活动的开展,为该校班主任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支持,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更好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助力学生成长,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营造更加健康、和谐的氛围。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都积极参与,踏实工作。未来,学校将继续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