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少年的劳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劳动,不仅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必经之路,更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这个劳动的五月里,烟台市涌现出一批劳动实践学生典范人物。他们主动参与家庭、学校、社会相关劳动实践活动,从劳动中收获,在实践中成长。他们有理想、能动手、善创造、有担当,具有新时代的劳动品质,他们将继续满怀激情,传承劳动精神,书写美好幸福人生。

日常的家务劳动,让她体会到了家人的付出,懂得感恩,更珍惜和家人共同劳动所带来的幸福感;
校园内的各种劳动实践活动,让她逐渐树立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主意识,建立了走向独立的自信,爱劳动的种子也撒在了心中;
田间地头的辛勤劳动,让她提升了劳动技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真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义工路上的点滴义务劳动,让她真切感受到“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发自内心地更加尊重劳动者。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学习上的勤奋“劳动”让马鸣阳成绩优异;日常相处中的真诚“劳动”,让她胜友如云。而身体力行地实践劳动,促使她不断成长,并从中收获了快乐,磨炼了意志,实现了自我价值,深切体会到了劳动最光荣。

劳动得到快乐。作为一名红樱桃爱心协会的义工,在周末或者节假日,马鸣阳会到社区、公园、海边捡垃圾、擦除小广告等。去敬老院为老人们包饺子、表演节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通过劳动,城市环境越来越好,老人们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马鸣阳自己也会倍感自豪与快乐。义务劳动让马鸣阳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发自内心地更加尊重劳动者,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劳动创造美好。在烟台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果展演中,马鸣阳在古色古香的扇面上进行绘画,并书写甲骨文“福山”,体现了“甲骨文之乡”的文化特色。动手劳动中创造了美,也激发了马鸣阳热爱家乡的情感。

劳动获得技能。在学校开展的以蔬菜种植为主题的劳动教育活动中,马鸣阳学会了种蔬菜的步骤:先清理石块、平整土地,然后打垄、浇水,最后播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轻松。认真劳动的过程中,不仅让马鸣阳收获了知识,更深刻地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真切体验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平常马鸣阳认真做值日、参加大扫除的同时,也会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实践活动。一次次活动中,马鸣阳逐渐树立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主意识,建立了走向独立的自信,爱劳动的种子也撒在了心中。
劳动享受幸福。在学校劳动教育的引领下,在家里,马鸣阳也经常帮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衣服、洗碗、整理房间、扫地、干农活等。马鸣阳最喜欢下地干农活和做美食。她最开心的事就是让家人吃上自己种的菜和她亲手做的美食。家务劳动和下地劳动让马鸣阳体会到了家人的辛苦,更懂得感恩,享受了和家人共同劳动所带来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