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牟平一中慕连凤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已经默默耕耘了21个春秋,培养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毕业生。
一、快乐教书、涵养学识,做“专业型”教师。
每天清晨,早早来到学校,踏着“校园之声”的青春旋律,呼吸着绿树芳菲的醉人幽香,听着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她深深地感到“做一名老师,真好!”
现代教学技术和教育理念的发展对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慕连凤老师如饥似渴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并付诸实践。《学习中心教学论》《思维第一:全面提升学习力》《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等书籍成为她进步的阶梯。她先后在《教育学文摘》上发表《春在笙箫散尽后》《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多篇文章。她执讲的《正确对待保健食品》《羧酸》在山东省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一等奖,主持的市级“十三五”课题“普通高中化学德育工作现状调查研究”已结题,“十四五”市级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化学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已立项。
同时,她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这些科研成果落实到课堂中。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她肩负着培养清北苗子的重任,她精心研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把握高考动向,反复打磨课堂教学环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减轻学生负担,使训练更加精准有效,她先跳入题海,为学生精选出有价值的题目;为打开学生的眼界,她潜心研究大学教材,找到与高中教学的契合点,以恰当的方式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学生们喜欢上她的课,因为她的课堂和谐高效,师生可以平等对话交流,有温度有情怀。多年来,她将一批批优秀的学子送入清华、北大、浙大等知名院校。
二、真心相待、勤恳育人,做“导师型”教师。
她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一起上课,探讨新知、思维碰撞;周记交流,分享他们的喜乐忧愁;一起活动,拍他们的青春笑脸……
她把自己当做学生的一面镜子,加强个人修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以身作则,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入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慢慢地,同学们学会了关爱、尊重和奉献,在和谐幸福的班级氛围中快乐成长。
她时常和学生聊天谈心。通过交流,发现学生学习上的变化、思想上的困惑、生活上的困难。当发现班里学生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常穿着一双破旧的鞋子上学时,她会送给学生一双新鞋子;当得知学生因父母关系紧张而焦虑时,她及时与家长联系,多次家访,调解矛盾;当有住宿的孩子半夜从床上掉下来受伤时,她连夜赶到学校,开车带学生到医院治疗;当有的学生情绪状态不好时,她便陪着聊天、散步,开解疏通,用爱帮助学生走出阴霾……循序渐进的引导、细致入微的关怀,一个个细节、一点点感动赢得了学生的心。班级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她也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热情助人、共同成长,做“同伴式”教师。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走得远。慕老师说她的成长离不开老教师的帮助,现在她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也热心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她积极主动地开展帮扶工作,通过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谈心交流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教学管理、课堂研究等方面快速成长。
每个学期伊始,她走进每一位青年教师的课堂,帮助老师诊断教学情况;组内老师外出讲公开课,她总是不遗余力地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技术等方面帮助老师打磨每一个环节。
作为教研组长,她带领组内老师开展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如家庭小实验展评、化学实验大赛、化学趣味知识赛等;在学校率先开展“观察量表”听评课,在课堂实行“课堂任务清单”等,得到领导的高度肯定。她所领导的化学组风清气正、团结一心,同事关系和谐融洽,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都创造佳绩,组内多名教师获得市优质课,在市直学校教学大比武活动中,两名教师获得一等奖。经过不懈的付出和努力,我校被评为烟台市高中化学示范基地和烟台市高中化学课程基地。
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可以活成一座花园,一个精神灿烂的群体可以活成一个传奇。慕连凤老师正与她的同事们一起携手并肩,书写他们教学生涯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