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10月15日讯(通讯员 曲慧颖) 双学位本科毕业,从教8年,坚持“用心做教育,用爱做人师”的教育理念,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直着力于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秉持严肃而活泼的教风,与学生亦师亦友。她就是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烟台学校初中语文教师崔妍萍。



崔妍萍在烟台市语文在线优质课程资源(微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作为学校代表参加学区公开课评比,荣获“二等奖”;在青年教师成长课比赛中,获得“创新奖”。曾先后两次参加公益组织前往湖南及甘肃偏远山区支教。支教三年中,教学成果突出,获得当地教育部门授予的“先进志愿者”“五四优秀青年”“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本事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而在崔老师看来,语文不只是一门学科,一种本事,更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


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所以,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崔老师深知语文教师的职责,一直以严谨、务实、勤奋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工作,精心备课,用心授课,耐心解惑,爱心育人,践行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崔老师参加工作以来,一如即往地践行工匠精神,热爱坚持教育事业。这就是她,一名对工作永葆青春的匠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