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桑梓之地,仍怀念旧土
芝罘区文化路小学-2020级2班-辛彦辰
春节是每个中国人对家乡的独家记忆,生在故土,便觉安稳,即使不能留在故乡,仍怀莼鲈之思。而心之所向,便是故乡。
篱笆墙外,老屋檐下,念的是家乡的故居。
有一个地方,从你踏上征途的那一刻开始,心就一点一点变得踏实安稳,像婴儿找到了母亲的怀抱变得轻松起来,这样的地方就是故乡的老屋了。想起小时候在老屋过年的时光,是最鲜活的。那时的荒草还未长满屋檐,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微微泛青的泥土坚硬而光滑,朱红色的老木箱被擦洗得焕然一新,当然还有挂满墙的香肠腊肉。石榴树映衬下的老屋,在夕阳余晖的时刻,慢慢地变得慵懒起来了。又回到老屋,感叹着先辈的智慧,朱红的门承载了几代人的欢歌笑语,风影光景。坐在小木凳上,在阳光的照耀下,屋里闪着温柔的光,时光在这一刻变得如此漫长。
炊烟袅袅,香气缭绕,念的是家乡的餐食。
新年,头十天就开始盼着了,一天一天掰着手指头过。渴盼那被炸到油锅里,被火舌舔成了香脆的丸子,被揉进面里,被热气蒸成的包子。“还有几天啦?”我们帮大人掀蒸笼上的包子,数着个数,伸手去拿。大人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被烫得乱跳,说:“快啦!快啦!”
新年伊始,味蕾也开始悄悄地准备着,在我的印象里,年味也酿进了半盏酒里,融进了那一桌年夜饭里。蒸烧白、糖醋鱼、东坡肘子,丰盛的佳肴摆满一桌。大人们总是喜欢用筷子蘸一点酒喂到小孩子的嘴里,惹得小孩的五官都皱在一起,惹得在场的人哄堂大笑。火锅里冒出白花花的雾气,散发着团聚的味道。胖乎乎的饺子像跳水运动员,争先恐后地跳进水里,传递出温暖的感觉。
当然,“年味”并不只是物质的丰富,更应该是文化的丰富。告别了娱乐匮乏和物质贫瘠的年代,让温润文化生活、慰藉人伦情感的“文化粮食”丰富起来。如此,年俗才能生生不息,年味才能回味无穷。
久别重逢,觥筹交错,念的是家乡的故人。
今年是最不同的一年,顾念旧人,可大多都无法再聚,但是对家人负责就是我们对家人最好的祝福。许多人怪罪科技让人越走越远,但科技确实是可以帮助相隔甚远的家人们把炽热的心紧贴在一起。如此,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追求团圆的心。5G时代的高速发展,通讯技术的发达,今年,就来“线上拜年”吧!即使相隔万里,也可由视频“见面”,让就地过年变得温情满满,让他乡也能是故乡。就地过年也不能让年味儿“打折”。与爸妈一起买买年货,写写对联,打扫房子,购置新衣,准备红包,依旧充实快乐。
一缕乡愁,联系起五湖四海共同的愁思,乡愁如同流淌的江水,流过东北葱茏的森林,流过华北平旷的田野,流过江南的青砖黛瓦,流过大大小小的城镇,流过万家灯火,翻腾的浪花携着游子的思念,流过整个中国,让他乡也可即故乡。指导老师:盛男(实习编辑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