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历史学科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山东省第一次自主命题,总体而言,今年的高考历史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与要求,落实了考试评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服务选拔的同时,积极导向教学,发挥了考试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落实改革,依纲考试
本次历史试题无论主观题问题设计还是选择题选项设置无不以考试大纲为基本依据,对考试内容和要求进行了优化与整合,避免“偏、难、怪、深”,强调考查必备主干知识。在对必备知识的考查上,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三个领域的内容分布相对均衡,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三个部分比例分配较为合理。同时,从整份试题来看,试题以核心价值导向、思维能力导向为主线,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能力,在题目设计中做到古今贯通、中外结合,并以问题为导向,对知识与能力,理论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分层、综合、有效的考查。例如,试题在对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上,每道试题都有所侧重,如第16题突出了时空观念,第18题强调了史料实证,第17、19题重点考查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素养。
二、铸魂育人,五育并举
历史学科在传承人类文明、提高公民文化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高考历史试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素质教育发展,聚焦立德树人,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积极育人导向,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激励考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高校选拔具有家国情怀的学生,引导中学落实党和国家对历史教育的要求,全面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例如,试题第17题突出了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青少年的责任和担当这一主题,引导考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第18题中蕴含的勤劳致富、劳动光荣等价值观念,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
三、稳中求进,提高能力
试题着眼于考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突出“素质立意”,不是简单的让考生“按考试要求解答问题”,而是注重让考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全面考查了考生应该具备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考查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例如,第8题、第13题、第16题等以历史图表创设问题情境,第17题要求考生表述成文、第19题要求考生就某一历史事件编写对话,是对考生数据处理、信息转化、应用写作、语言表达等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查;第19题以英国咖啡馆的发展变化切入,考查了17世纪到19世纪英国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的发展与变化。实现了对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考查的有机统一。
总之,今年的高考历史试题,进一步明确了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对历史学科的要求,对于以后的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教师简介:
宫世进,青华中学历史学科教研组长,高三历史组备课组长,中学高级教师,1995年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同年进入烟台二中执教,2003年在二中南校工作至今。多年来一直从事实验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连续送毕业班,多次获得烟台市高中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多年获暑期远程研修优秀学员称号。所写《例谈历史新课标下的人文教学》获得烟台市“十百千万工程”优秀论文,《五四爱国运动》,《合理调控情》获评市优质课。
冯娜,中学一级教师,高二历史组备课组长,担任高二、高三历史教学工作。在教学方面,获得了烟台市优质课、烟台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案例一等奖、烟台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优秀课例二等奖、烟台市高中历史优质课程资源二等奖、烟台二中优质课、烟台青华中学优质课。在学术论文方面,在《当代中学生报》发表论文一篇,参与并完成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的规划基金项目《区域社会史》的研究。同时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师德优秀”、“优秀教师”等荣誉,各项工作得到了学校认可。
王凯伦,2016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同年签约烟台青华中学担任高中历史教师教职。先后担任了高一、高二、高三级部的教学工作,先后参与了学校各种班型,包括大小实验、普通班的教学工作。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承担不同特点的学生的教学工作。工作期间教学成绩良好,无不良投诉记录。于2019年在青年教师大比武授课比赛中获优质课奖。在2019年的高三工作中担任高三历史组一轮复习的展示课工作并圆满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