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新闻频道17路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教育  >  高考  >  高考快讯

解读新高考:20种科目组合,不分文理数学一张卷

2018-03-30 13:52:12 胶东在线

  胶东在线3月29日讯(记者 贾楚航) 27日,山东省“新高考”政策正式揭开面纱。作为公认的考试大省,在本轮高考综合改革中,录取机制的改革是重要一环。与以往相比,“新高考”下的录取机制有不少变化,那么究竟变化在何处?考生如何应对?对此,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张琳和副院长张志刚对此进行了解读,为考生和家长答疑解惑。

  取消文理分科,允许考生按科目组合报考

  根据改革方案,自2020年起,夏季高考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不分文理科。除语数外3门外,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参加等级考试,考试成绩经转换后计入高考总分,也就是通常说的“6选3”等级考。6选3有20种组合,这意味着考生有20种科目组合选择。

  “不分文理科”作为高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了考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原有的“3+综合”考试模式只让考生在文综和理综中选择其一,改革后考生可以尝试文理交叉组合。此项改革旨在让学生学其所好,考其所长。打破了文理学科一分为二的局面,考生不再需要根据文理的科目限定参加高考,有利于考生学科均衡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不分文理科”的改革是实行“6选3”等级考、“专业(类)+学校”志愿模式的前提和基础,从更深层面来看涉及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问题,涉及考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不分文理的改革无疑是正确的。

  当然,不分文理科,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科类之别。从对招生专业不同要求看,艺术、体育仍有专业资格要求,将来考试科类会从目前的文史类、理工类、艺术文、艺术理、体育类5类,改为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3类。这样划分利于考生填报志愿、投档、录取等工作的有序进行。

  合并本科批次,扩大高校和考生的选择范围

  自2017年起,山东省夏季高考实施招生录取批次改革和投档录取模式改革,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

  分批次录取制度的形成与当初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较低、信息化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批次划分也确实为录取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多重批次设置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人为地将学校分开层次,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发展空间和考生的选择范围,而且潜意识下将考生分开档次,不利于考生的成长成才,合并录取批次已是大势所趋。

  对考生来讲,合并录取批次扩大了考生志愿的选择权,不再局限于一本、二本的框架内选择,可以填报的院校和专业空间增大了,可以更多地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以及志向确定专业和学校,而不是在一本与二本批次之间纠结。对于高校来讲,更重要的意义是预示着优质生源配置从行政化向市场化转变。合并批次,从某种程度上讲,让高校的地位得到尊重,所有高校处在同等的竞争位置,更加公平公正。批次合并几乎对所有高校都是不小的挑战,弱势专业的生源随着市场的调配会逐步降低质量或减少数量,这反而会激发学校的危机意识,倒逼学校打造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推动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合并录取批次是山东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山东省近年来一直沿着减少录取批次的方向努力。2011年,合并了二本、三本;2012年,合并了专科(高职)一批、二批,设立专科(高职)批;2017年起,合并一本、二本,夏季高考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这在全国范围内是比较领先的。从实施效果来看,合并一本、二本后,一次性提高了学校招生计划完成率,考生首次志愿高校计划完成率达到93.6%;考生的志愿满足率也进一步提高,考生首次志愿投出率达到90%。

  志愿填报由“学校+专业”变为“专业(类)+学校”

  《试点方案》规定,在录取机制上,夏季高考按“专业(类)+学校”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

  长期以来,高校招生一直实行“学校+专业”模式,考生首先选择报考学校,再从学校志愿下选择专业。比如目前山东省的本科普通批,每位考生可以选择12个学校志愿,然后在每个学校志愿内再选择6个专业志愿,最后还有一个专业是否服从调剂志愿。这种模式以学校为投档单位,凸显了学校优先的理念。在这种模式下,重点大学的弱势专业仍然比一般大学的优势专业录取分数高,学生的专业选择权难以保证,很多学生可能读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不利于学生发展。带来学生注重高校排名而轻视专业选择、高校强调学校录取分数而忽视专业建设的问题。

  高考改革后,考生志愿由“专业(类)+学校”组成。以一个专业(类)加一个学校为投档单位,凸显专业优先的理念。这种模式下,1个“专业(类)+学校”就是一个志愿,例如:历史学(北京大学)、土木工程(清华大学)等。如果考生选择了某大学的6个专业,那就需要占用6个志愿。录取时按专业投档,直接投到专业上,有利于增强学生填报志愿的选择权。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

  《试点方案》明确提出:“2020年起,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机制。”这就是通常讲的“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一是依据统一高考成绩,统一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组成;二是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由学生自选的3门等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一参考”是指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看似是考生高中阶段发展情况展示的问题,实际上是为了促进考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发现与培养。此次改革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的真正意义,就是要将“唯分数论”录取变为综合、全面评价学生素质。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充分体现了对考生综合素质的重视和青睐,两种招生类型均将考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社会实践等各方面的表现纳入重要的考察项目。综合评价招生依据考生综合成绩录取,综合成绩有三个组成部分: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校测试成绩,改革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成绩只呈现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方式,那么综合评价招生将不再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算综合分,而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将会被置于更加重要、突出的位置,甚至在将来的招生录取中占据一定比例的分值。

  本科高职高专层次增加综合评价招生

  2012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行春季高考,2013年又开展了3+2高职与本科院校、3+4中职与本科院校分段贯通培养招生试点,目前形成了包括夏季统招、春季统招、单考单招、自主招生、贯通培养等多种录取模式,为“新高考”的多元录取机制构建奠定了基础。

  多元录取使高考录取由竞争激烈的“独木桥”变为多元选择的“立交桥”。高考综合改革实施后,高职高专层次新增了综合评价招生,优化了高职单招模式;本科层次增加了综合评价招生。专科综合评价招生从2018年开始实施,12所省内院校共招收5000人。这种模式以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及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作为录取依据。改革后高职单招的评价体系也将发生变化,学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将纳入录取,同时对高中生组织职业适应性测试。这两类专科招生类型的实施,进一步拓宽了学生入学渠道,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选择。2016年山东省首次推行综合评价招生试点,山东大学等9所本科高校参与,录取600余人;2017年新增浙江大学,共录取700余人,有不少考生因综合素质测试成绩优异而被录取。

  另外,教育部批准的在山东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招生的高校也越来越多,例如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

  考生应如何准备?

  从2017年秋季学期,山东省迎来高考改革后的首批高中段学生。这次高考改革赋予了考生很大的自主选择的权利,考生应该做好准备。

  一是主动学习,正确理解高考改革的内容要义。

  高考文理不分科,考试科目、录取机制等方面的改革,都要求考生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鼓励考生对自己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出选择判断。考生需要作出的选择是多方面的。

  二是提早谋划,科学确定等级考试科目。

  改革允许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参加考试,那么必然会出现“政治、化学、地理”、“物理、历史、生物”等科目组合,类似于文综、理综的交叉组合。到底选择哪三门科目,考生仍不能“任性而为”,需要考虑多重因素,慎重、科学地确定自己的选考科目。

  三是充分准备,提早研究高考志愿。

  对2017级的高一学生来说,虽然是在2020年填报高考志愿,但此次高考改革已经不允许考生像以往一样高考成绩公布后再来研究志愿。志愿填报已经与平时选考科目的选择密切相连,考生必须以一种更加积极、严肃、认真的态度,通过多种渠道分析学校和专业志愿。考生考虑的不仅是上大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选择一个与自己契合度高的大学和专业,具有长远发展前景、能够为之奋斗不止的专业和大学。

  四是自主发展,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高考综合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改革制度设计中,为考生个人素质的发展预留了更多的空间。以山东省综合评价招生为例,在10所招生学校中,大多数高校对考生综合成绩的构成中,学生的高考成绩占60%,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30%的学校测试预示着单纯的高考高分已经不是录取的唯一标准,录取评价体系的设计中引入了考生特长、发展潜能等因素,构建了多元的录取标准,为考生提供了全方位展现个人素养的机会。

责任编辑:邹玲月

相关新闻
公告栏
高考频道
广告题目
新闻排行

烟台家长学校

高考讲座早知道

手机端下载
请扫描

2002-2016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