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教育  >  烟台教育  >  大学要闻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胸怀创新志 好路自相随

2017-06-29 10:22 胶东在线

  胶东在线6月29日讯 (通讯员 张卫静)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信念与特质。求变创新、建设品牌、办出特色——这是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不变信念与特质。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对于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来说,在14年办学中,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创新带来的变化。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生创业就业、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求变创新,成就品牌与特色。

  2017年5月17日,全国独立学院的高端峰会——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常务理事会在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召开。会议期间: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说: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这几年发展很快,教师水平和学历层次也很高,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好成绩。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委员会执行会长、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孙霄兵在发言中说: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要有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要创国内一流,甚至是世界一流。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原主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季平积极评价了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办学以来对高等教育做出的贡献。

  ——烟台大学副校长邓昌亮表示:“烟台大学将不忘办学初心,继续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核心建设方面对文经学院提供支持和帮助,把这所有特色的高校推向更高办学层次”。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与众不同在于其与生俱来的创新理念和积极探索,学院创新举措不胜枚举:专业群建设瞄准地方战略乘势而上;师资队伍建设可持续机制保障健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步伐坚实统筹推进;大学生创业就业风生水起;校园文化建设滋养创新根基与自信……

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常务理事开幕式

  创新一:奏响学科专业建设的“和弦”

  学院瞄准地方经济发展,培育特色专业和特色专业群。新开设了汽车服务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英语等专业;强调社会需求导向,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不断优化专业布局,改善专业结构,形成以工科、文科并行推进,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与布局。

  随着烟台市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城市定位,其发展战略涉及金融、投资、贸易、通信等多个领域,学院在新增专业基础上,围绕投资学、市场营销、新闻学、法学、会计学、工程管理、通信工程、车辆工程、生物工程等优势专业,着重打造人文艺术、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机械工程五大专业群,涵盖了学院2/3的专业,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结构。学院通过对专业群持续的强化投入和建设,进一步凸显了核心专业特色、高效利用了实验实训基地、形成了各类专业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环境,彰显了专业建设的“和弦效应”,集中体现了办学整体水平和突出特色。

  “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建设专业群,一方面理顺了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另一方面,使之更加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形成优势加特色、优势变特色的专业进化。”教务部部长董新红说。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创新二:构筑青年教师成长通道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立于2011年,这在当时山东省高校中尚属首例。作为教师专门的机构,中心融教学督导评价、教师专业培养和教学研究三大职能于一体,将青年教师培养作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重点,从推动教师成长长远发展角度,以“传帮带”“过三关攻一课”“教学沙龙”“名师工作坊”等形式,实施“1621”工程和“卓越工程师”计划;设立“青蓝奖”“烛光奖”等不同梯次的激励体系和奖项,组织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大赛,满足了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的需求,真正成为教学发展的引擎和教师成长的乐园。学院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青年教师实施“精准培训”——精准把脉培训需求,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既重理论,又重实践,双管齐下,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每年选派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专业对口企业,突出实战和应用,与企业技术人员切磋技能,共同进行科技开发;每年组织2个批次青年教师参加专业社会实践,参与教师覆盖11个教学系(部);自有专任教师中有39人次参加境内外专业职业重要培训107期;青年教师中38人按要求参加并完成专业社会实践……

  近5年来,学院教师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微课教学比赛等各类教学竞赛中频频获奖,其中,获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全国三等奖、山东省一等奖;获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名教师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

  卓有成效的举措构建成特色鲜明的教师梯队——以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以骨干、双师为中坚,以青年教师为促进,行业大师、企业专家为依托的新老结合、专兼互补的多元化教师队伍。

同学们聚精会神在实验室做实验
真实仲裁进课堂

  创新三:锻造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双师课堂”教学模式之工程师进课堂——在多媒体机房,捷瑞数码有限公司的工程师正在为电子、通信专业的学生讲课,工程师以项目化教学方式为手段,结合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双师课堂”教学模式之仲裁委员会法官进课堂——

  4月7日,烟台仲裁委员会走进文经,举办真实仲裁案件的公开审理,将单纯的课堂教学转向综合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法学专业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实践课。

  与行业企业合作,邀请行业专家进课堂、讲实务、讲案例,创新“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学院各专业的办学常态。2016年,共有43位来自各行各业的行业专家走进课堂,为学生开设52门课程,累计达1486学时。

  学院自2012年实施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能力培养、实践导向,逐年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并着力开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以及综合性课程设计,深化毕业设计(论文)和各类实习教学活动的改革,使职业胜任力培养模式改革落到实处。

  与之相适应,教学改革主动对接社会和企业行业需求,与中科院烟台计算机研究所、美格数码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建立了150多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实行“订单式培养”,成立“甲骨文软件冠名班”“海尔创客班”“施强班”,班级授课不只是传统地坐在教室里上课,而是走进企业行业一线,结合学习任务需求分段递进式培养,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距离”。2016年12月10日,校企协作理事会正式成立,开启校企协同育人新篇章。

  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目标,使学院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明显增强。近五年来,有1019名学子考取了国内外高校的研究生,641人成功专升本,4000多人次考出了各类资格证书。

大学生就业创业试验园

  创新四:吹响创新创业集结号

  独具特色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试验园”是全省同类院校中首个创建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创新平台,在试验园中,管理系张东毅同学成了校园里很多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他以一年一项发明的速度,连续获得三项国家专利,第四项发明正在审核中,成为名副其实的“校园发明达人”;文法系刘建坤同学在校期间注册成立了烟文网络技术服务工作室,开办i生活网上餐厅和实体店,创业项目先后获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开园以来,共有“i文经”、沐晨模型俱乐部、漫岛摄影工作室、烟台阿尔法科技有限公司、慈善爱心超市等入驻项目近70个,约1500名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参与创业并获资助。

  大学生就业创业试验园作为“双创”平台,引导、支持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单片机综合实验室设备由学院研发团队带领学生自主研发而成,满足了学生科技创新、毕业设计使用;VBSE综合实验室使会计系、管理系及经济系学子不出校门就能参加实习实训……

  五年来,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互联网+”、“挑战杯”等省级以上竞赛共获奖项643项,其中国家一等奖23项、二等奖78项、三等奖136项,山东省特等奖12项、一等奖77项、二等奖135项、三等奖152项,等等。

文经八景之雅韵新易
校园风景

  创新五:凝练校园文化特色与自信

  走进校园,迎面即可仰视“大成至圣先师”孔子雕像,学院“博文约礼,经世致用”的育人理念源自《论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长期办学形成的“和合尽责,学习创新”是每个文经人耳熟能详的校园文化精髓,也来源于孔子儒家学说的哲学思想概念。“和合”连起来讲,是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这正是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创新发展的思想依存。

  近年来,学院精心营造“和合尽责,学习创新”的特色校园文化,以“一系一品牌”“一年一创新”为抓手,让学院生长出独特的文化气质与文化自信。文法系“记者节”“法律文化节”、信息工程系“科技节”、经济系“经济文化节”、管理系“营销大赛”、会计系“会计文化节、外语系“外语嘉年华”、食品系“食品文化节”和建筑系“鲁班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彰显了品牌文化实力,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在专业中融入的传统思想文化元素以及持续创新、与时俱进的内容和形式层层筑牢学院的文化根基,涵养文经人的文化自信。

  在“和合”文化引领下,学院将景观文化与理念文化建设相互融合,“文经八景”匠心独运寓意深远,与“自强博识求新致道”的文经校训一脉相承,散发出精神文化的隽永魅力。

  求变创新,已然成为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最重要的特征,成为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文经人已经养成用新的视角观察事物,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院长于光辉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突破,从而达到一种境界、一种格局。境界越高,格局越大,才会有不同于别人的视野,才能闯出一条豁然开朗的道路,才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远方”。

责任编辑:李谦
搜索推荐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